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食用鳗的水泥池饲养技术

发布时间:2008-02-28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1.确定放养密度 投放鳗种的密度依各种条件而定,主要与水源、换水量、技术条件有关。 鳗种规格为10~2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1~1.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75~150万尾;鳗种规格为20~4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1.2~1.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45

1.确定放养密度
  投放鳗种的密度依各种条件而定,主要与水源、换水量、技术条件有关。
  鳗种规格为10~2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1~1.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75~150万尾;鳗种规格为20~4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1.2~1.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45~60万尾;鳗种规格为40~8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2~3.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37.5~45万尾;鳗种规格为100克/尾时,每平方米放养2.5~5千克,或每公顷放养30~37.5万尾。

2.水质管理
  食用鳗池大多为露天池,水中pH值、溶解氧、氨氮、温度及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变化都直接影响鳗鲡的摄食和生长。日常水质管理就是要使养鳗池水质符合鳗鲡正常摄食和生长的要求。
  在食用鳗饲养期间,水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水质培养,主要是蓝藻类微囊藻的培养,使之在水中成为优势种,发挥遮荫、增氧和控制其他生物繁殖的作用,绿藻就没有这种作用,绿藻虽然也能遮荫、产生氧,但个体小,易被轮虫、水蚤捕食消化,不能控制其他浮游生物。
  水质培养的方法是;将养鳗池清洗消毒后注入清水,然后施肥,每亩施尿素或硫酸铵1~2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再引入微囊藻藻种。数日后水色逐渐变成淡绿色至蓝绿色。以后只要管理得当即可维持,水质培养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清池消毒后,直接从微囊藻繁殖较好的老池中抽入旧水,再加入一部分新水,随即开动水车数天,水质很快就能培养出来。
  微囊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会因数量增多、密度增大、自身代谢产物的积累和营养耗尽而老化,严重时急剧枯死消失,随即在池中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物,使池水变为褐色或白色,pH值下降,浮游动物繁殖,这就是通称的“水变”。“水变”对鳗鲡是极其有害的,因而要防止和克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不断更新藻种。经常排出一部分微囊藻,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并注意从其他池中引入生长良好的藻种;②提高水的pH值。经常向池中施撒石灰,每次每亩10~15千克;③注意滤除和杀灭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较多时,施撒0.3~04毫克/升的敌百虫进行杀灭。

3.投饵
  一般从13℃开始投饵,随着水温的升高,鳗鲡摄食量增大,当水温在30℃以上时,食欲又逐渐减少。
  投饵率与鳗鲡个体大小有关,随着个体增大,投饵率相对减少。例如:每千克鳗种有50~100尾,在22℃水温时投饵率为4%~5%,每千克有30~50尾,投饵率为3%~4%。每千克有12~25尾的投饵率为2%~3%,每千克有10尾的为2%。投饵率还与天气、水质、鳗病等因素有关,实际操作时应根据鳗鲡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4.换水排污
  每天换水排污是保持鳗池良好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每天排污1~2次,包括清扫池底。换水量每天为池水的1/3~2/3不等,视池水的浓淡及鳗鲡的密度而定。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