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生态培育优质幼蟹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07-11-15  来源:互联网
摘要:一、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培育池面积宜2500平方米左右为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并有利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其次,必须在惊蛰前完成清塘、修

一、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培育池面积宜2500平方米左右为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并有利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其次,必须在惊蛰前完成清塘、修埂、安设防逃膜等基础性工作,这样可防止蛇、青蛙等敌害入池。第三,进入培育池的水必须先用60目筛绢布过滤,移入培育池的水花生也须先用硫酸铜或强氯精、生石灰等消毒,这样能有效防止蛙卵、蝌蚪、仔虾、鱼卵、仔鱼等入池。第四,保持培育池适度肥水,既可为大眼幼体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也能有效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能维护水质稳定。第五,保持适宜密度的水草。幼蟹培育以选用水花生为好。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及仔蟹的不同发育阶段使培育池各阶段保持最佳的水花生分布密度。V期仔蟹前培育池的水花生宜沿池埂分布为好,覆盖率为1/5~1/3。7、8月高温期水花生覆盖率为70%左右,以全池均匀分布为佳。若水花生太密可采取停止投喂的方式促使幼蟹采食水花生,若密度太低,应及时补充并加强投喂。9、10月后应降低水花生密度,并使其沿池埂分布。第六,适时调整水位,维护良好的水质。

二、优质大眼幼体适时下塘
    适时下塘是指大眼幼体的质量符合淡水培育以及培育池水体的理化和生物指标符合幼蟹培育的最佳要求。首先,大眼幼体的质量良好;其次,培育池水质肥度适宜,富含大眼幼体喜食的天然活饵料;第三,在未来三天维持晴好天气。大眼幼体下塘时若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便可获得较高成活率,变态也较为同步,并且成活率高、仔蟹规格也整齐。

三、科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第一,不要投喂鱼糜、蛋黄、豆浆、鱼浆等利用率极低、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不仅颗粒大小不均,导致采食不均,不利于大眼幼体同步变态和仔蟹均衡发育,而且这些饲料易腐败,易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防病。另外,剩余的残饲易附着藻类引起青苔暴发,使大眼幼体和仔蟹受到伤害。生产中大眼幼体应肥水下塘,以捕食天然生物饵料为主。若天然饵料不足,可投喂蟹苗专用0#饲料或微粒饲料,日投喂不少于3次,尽量使大眼幼体均匀采食。
    第二,Ⅳ期前的仔蟹在池中分布并不均匀,且生长发育不同步已开始表现。为真正做到仔蟹均匀采食,一方面应选择微粒饲料,使发育迟缓的仔蟹便于采食,否则个体差异会更明显,建议投喂20目左右的饲料为主;另一方面要视仔蟹在池中各处分布密度的不同而确定投饵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非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应适当增加投放量,可有效减轻仔蟹采食不均的程度。V期仔蟹前投喂应遵循"宁多勿少"的原则。投饵不足或采食不均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规格差异会更早地突显。
    第三,进入7月份后水温会急剧升高,仔蟹的营养需求可以降低,培育池内水花生也已进入旺盛期,为了维护水质并适度控制仔蟹发育,此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9月份以后应正常投喂,此时若仍有较多个体较小的仔蟹应及时采取以优质小颗粒(粗破碎)饲料为主的投喂措施,促进小仔蟹足量采食。越冬前应强化投喂,确保仔蟹越冬时有足够营养积累,这对于控制次年春季幼蟹发病及促进早蜕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病害防控,确保幼蟹体质优良
    幼蟹培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仔蟹上岸症、烂肢腐壳病、纤毛虫病以及鼠、蛙、鱼、虾等敌害。病害防控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大眼幼体下塘前用生物肥水办法肥水,全池足量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Ⅰ-Ⅲ期仔蟹每蜕壳一次后及时用甲壳宁(甲壳净)杀一次纤毛虫,之后进行全池消毒,这样防仔蟹上岸效果显著。严防敌害入池,一旦发现应立即清除。
    第二,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仔蟹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定期用微生物改水也是十分有益的。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质恶化、藻类突然死亡等水质突变事件发生,切实做好水质维护工作,8、9月份要防止溶氧不足。
    第三,尽量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使仔蟹均匀采食。不投喂饲料原料及低档配合饲料,否则易使仔蟹体质受不利影响,也易引起水质恶化。
    第四,平时做到池水定期消毒。9月份及越冬前分别实施全面预防,先杀纤毛虫再全池消毒。
    第五,发现病情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9月下旬开始应徒手或用地笼捕捉性早熟蟹,可减少饲料消耗,也有利于较小仔蟹顺利生长。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