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鹧鸪的育雏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08-03-06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1)密度 密度是指育雏器单位面积所容纳的雏鸪数目。密度过大,饲养效果不好,表现为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发育缓慢,生长也不整齐,育雏成活率低,容易发生啄肛、啄羽等恶习。密度过低,浪费设备,相对增加人力、饲养成本相应提高。应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密度。根据

(1)密度
  密度是指育雏器单位面积所容纳的雏鸪数目。密度过大,饲养效果不好,表现为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发育缓慢,生长也不整齐,育雏成活率低,容易发生啄肛、啄羽等恶习。密度过低,浪费设备,相对增加人力、饲养成本相应提高。应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密度。根据雏鸪的日龄和育雏的季节,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饲养密度。一般原则是日龄小,密一些,日龄大可疏一些;冬季密些,夏季宜疏一些。据许多饲养者的经验,0-1周龄的雏鸪,每平方米面积可养70只左右;1-4周龄,每平方米可养50只左右。当然,应根据具体情况,要合理调整。

(2)通风换气
  鹧鸪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因而育雏室要通风换气良好。为了保温,育雏器往往采用密闭式。因此,更不应该忽视空气的流通。否则,有害气体会对雏鸪产生危害,造成雏鸪食欲不佳,发病率增加。要经常注意育雏室的通风,温、湿度的调节。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闻得出氨气味,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3)光照
  雏鸪破壳后1-6天内,可连续光照23小时(与保温箱的保温灯结合)。以后每天光照18小时,一直延续到20日龄,以后再逐步减少。光照及光照时间的掌握与雏鸪开产日龄、开产后的生产性能有直接关系。光照不足,开产时间要推迟。

(4)垫料
  在第一周龄内,在育雏器内的网上应垫垫料,有利于雏鸪采食、活动,可防止扭伤脚。垫料最好用麻袋片、软布,也可用旧的报纸。垫料上粪便太多时,应及时清理或更换。2周龄后,可撤去垫料,让粪便漏到网底里,这样会使笼内环境更好一些。

(5)勤检查
  雏鸪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强弱、大小等个体差异。在育雏期间,如发现有弱的雏鸪,要挑出来,这是改善雏鸪品质的重要措施。另外,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等进行分群。喂食时,最容易观察出病雏。凡低头垂翅、呆立不动,或卧地不起、精神不振者,多为病雏。如发现有这种情况,要立即将这种鹧鸪挑出,隔离饲养,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有死鸪,应及时捡出处理。

(6)防疫与剪喙
  雏鸪的免疫方法与家鸡相同,以接种鸡新城疫苗与鸡痘疫苗为主。留种的还要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如不接种疫苗,只要平常注意卫生,也可以。雏鸪亦会感染慢性上呼吸道疾病,要做好防治工作。雏鸪对球虫病很敏感,发病早而血便症状不明显。可在3-14日龄后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只每日2000-5000单位,并可在50公斤饲料中加入可爱丹25克,效果很好。用药及防治方法与养鸡相同。一般饲养雏鸪成活率可达80%-95%。
  3日龄时剪喙一次(剪去喙尖端一点即可),以防互相啄伤。

(7)做好日常工作
  育雏期间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每天早晨,首先要观察雏鸪“起床”后的状态。如果雏鸪精神很好,动作敏捷,总是像在寻找什么似的,这说明一切情况是正常的。如果有异常现象,首先要检查温度和通风换气是否适宜。然后检查饲料和饮水是否干净,投料,饮水是否适当。找出原因后,要及时妥善处理。
  要按时投料、换水,保证不断水、不缺料。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料、清扫地面,经常和定期地做好食槽、饮水器的冲洗和消毒工作。在清除粪便时要注意观察,凡是健康雏鸪,粪便是硬粒状的。如果发现有软粪便、混有血便,要查明原因。如有病雏出现,要根据其症状,进行诊断、治疗。患传染病的,要立即隔离。
  发现有弱雏,要果断地剔出来单独饲养,不能混在健康群体里。在这些弱雏里,有一部分可能带有传染病菌,留下来会成为媒介使病源扩散,增加群体的发病率。对剔出来的弱雏,要单独精心照料。
  补充照明可安排在晚上,从日落开灯到晚上,也可安排在从凌晨到早晨。晚上关灯以后,检查一下雏鸪的休息、睡眠情况。正常的雏鸪睡觉时总是伸长脖子和伸长腿横躺着。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