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址选择与鸡舍建设
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鸡舍间距、污染排放等;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陋,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不利于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
引种问题
1.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
2.盲目追求新品种;
3.多场家、多品种、多批次引种饲养,造成疾病的接力传播、绵延不断。
盲目扩大规模
盲目扩大规模,在一些养殖户比较突出,往往造成管理、防疫难度大,据资料介绍规模每增加一倍防疫难度增加4倍。
我们提倡适度规模、专业化生产、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只有最佳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益,而最佳的规模取决于基础设施投入、流动资金占用、雇工数量等,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来确定。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饲料供应以及周边的防疫环境等因素。追求规模效益,更应该追求最有效益的规模。
过早催产
急功近利,特别是鸡蛋价格较高的时候,蛋鸡不到开产日龄(或体重不足)就人为地进行加光催产。由于鸡体尚未成熟,极易形成早衰,导致产蛋率上升缓慢、蛋重小、高峰持续期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
产蛋鸡进行光照刺激的条件:体重达标、二十周龄、5%产蛋率。
饲料添加过勤
饲料粉末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而鸡有喜食大颗粒饲料的习性,如果添料过勤,鸡只则采食不均而营养失衡,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可行办法:
两次上料:①在早晨提供一天日粮的1/3;②在熄灯之前5-6小时提供一天饲料的2/3。
三次上料:①第一次上料在“开灯”后;②第二次上料在“熄灯”之前5-6小时;③第三次上料在“熄灯”之前2-3小时。
饲料粉碎粒度过细
长期使用粒度过细的饲料使鸡的消化功能减退,粪便松软无粘性。
饲料的粒度:雏鸡料4-6号筛片;育成料6-8号筛片;蛋鸡料10-12号筛片。幼鸡料1毫米以下,中鸡料l毫米以上,大鸡料应75-80%在0.5-3.2毫米之间(颗粒料为4.5毫米),成鸡料2.0-2.5毫米(颗粒料为6毫米)。
定期添加砂砾,每周每只鸡4.5克,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重视蛋白质而轻视能量饲料
蛋鸡每天需要16.5克蛋白质(NRC),鸡蛋含蛋白质11-12%(约7.2克),生长代谢需要5克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降低能量的利用效率,增加舍内氨气,使空气污浊,并增加饲料成本。
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粗蛋白采食量要求18克。
不恰当的限饲
育雏期因担心浪费而给料量太少;盲目增加饲养密度,致使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不足;料槽、水槽的摆放位置相距太远,小鸡找不到。要求雏鸡五周龄必须达到相应的体重标准,并且发育均匀整齐。初产期既要产蛋,又要增重,在饲料营养的供给上必须满足新母鸡的基础代谢、体重增长和产蛋几个方面的需求,要求90%产蛋率时体重达到1900克以上。
突然换料
提倡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饲料原料多样化,营养互补。由于鸡的生长阶段、市场价格等因素需要更换饲料时,突然更换饲料,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必须换料时,应注意逐渐过渡更换,避免应激。
只看重饲料价格而忽视质量
只重饲料价格,甚至要求饲料厂提供的成品料比自己配制的成本还要低,忽视了鸡的采食量和料蛋比。
降低饲料成本的途径应当是:减少浪费—合理的饲喂制度;适时换料—于生产的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需要而不浪费,以最低的成本供给必需的养分。终端产品—鸡蛋的单位饲料成本才是衡量饲料价值的有效标准。
蛋鸡养殖应注意的“小”问题
发布时间:2007-04-29 来源:中国禽病网
摘要:场址选择与鸡舍建设
场址选择应考虑到周围的防疫环境,水、电、交通、鸡舍间距、污染排放等;鸡舍建设应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光照等方面的问题。现存的问题是,许多农户鸡舍建筑过于简陋,不利于防寒、防暑、通风,不利于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