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集合—开饭,这似乎只有军队才有的事。然后,在绿春县平河乡让记者看到的则是吹哨子叫鸡“就餐”的新鲜事。只听哨声一落,鸡群从茂密的森林中争先恐后地跑到“就餐”地进食,鸡的主人边往鸡群中抛洒饲料边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养山地鸡果然划算,这真是我们边疆人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呀!”。
鸡的主人叫白来龙,是平河乡东斯村的农民。现已年过半百的老白脑子好使,在村子里可算是敢闯敢干的人,过去曾外出打过工、做过生意,但奔波了大半辈子也没有闯出个生活道道来,家境依旧贫苦。
去年,平河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当地森林资源丰富的实际,把山地养鸡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培植。采取优惠政策,以“农户 示范”的方式建立示范基地,扶持示范户发展山地养鸡,以点带面,使全乡形成规模化养殖。白来龙家就是山地鸡养殖示范户当中的一户,他家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远离村子三千米紧靠公路的树林中建起了占地300来平方米的饲养场,从而干起了养殖行业。
规模化养殖需要科学技术的注入,可不能象平常在家里随便养上几只,遍地乱放养也会有效益。但养殖技术对初出门道的白来龙来说则是一窍不通,怎么办呢?老白三天两头跑县乡农科部门,请科技人员传授养殖技术,并于今年初饲养了800只良种鸡仔和10余头杂交乳猪。为了掌握禽畜防病治病技术,他除了向兽医人员取经外,买来有关书籍学习。他没有文化,就叫儿女当翻译,并买回预防药品、针剂,他自已当起了鸡医生。
由于山地养鸡采用的是一种方便且科学的养殖方法,即树林里可以提供丰富的昆虫给鸡做“活食”,鸡食后不仅生长快,而且省饲料,养殖成本低。再者树林中空气清新,环境污染小,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鸡夜间归圈后拉的粪便又可给猪食,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因而鸡和猪都长得体壮膘肥。白来龙的山地养殖场才建了半年的时间就让他尝到了甜头。由于山地养出的鸡肉质好、口感鲜美,刚出笼上市就被消费者慧眼相中,一时间成了家禽市场上的抢手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有些尝过山地鸡“滋味”的食客不惜从几十里路外骑摩托或开着汽车直接到养殖场购买,这样,不但使老白饲养的鸡身价倍增,而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除他自家挑选出30只做种鸡外,其余的全部被抢购一空。
采访中,白来龙看着啄食正欢的鸡群,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他告诉我们说,山地鸡一年可养三批,现在养的是第二批,再过上两个来月又可以卖了。当问起第一批鸡的收入时,老白向我们算了一笔收支帐,每只鸡仔买进时的价格是5.5元,出售时平均每只23元,扣除饲料等费用成本,每只鸡可赚13元,记者掏出笔一算,仅第一批鸡就有收入上万元。如此算来,白来龙家到年底单养鸡收入可达到3万多元,再加上养猪的收入,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不会低于4万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发了鸡财的白来龙已不满足于现状,他对记者说,为了方便业务,他已购买了拖拉机和手机。下一批他准备养1000只鸡,逐渐把养殖业做大做强。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该乡党委书记李玉福介绍,在平河乡象白来龙这样的山地养鸡示范户共有三户,均呈现出正常发展趋势。该乡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逐步带动全乡91个自然村的群众发展山地鸡养殖业,力争三年内把山地养鸡培植成实现边疆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使山区真正体现出靠山吃“山”的自然优势。
山地养鸡 农民增收好门路
发布时间:2006-07-13 来源:www.boyar.cn
摘要:吹哨—集合—开饭,这似乎只有军队才有的事。然后,在绿春县平河乡让记者看到的则是吹哨子叫鸡“就餐”的新鲜事。只听哨声一落,鸡群从茂密的森林中争先恐后地跑到“就餐”地进食,鸡的主人边往鸡群中抛洒饲料边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养山地鸡果然划算,这真是我们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