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眼蕈蚊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尖眼蕈蚊
拉丁学名: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小蕈蚊成虫淡褐色,体长4.5~6毫米,触角丝状,16节;足的基节长而扁,胫节端有一对距,腹部9节。幼虫灰白色,长筒形,老熟幼虫10~13毫米长,头部骨化为黄色,眼及口器周围黑色;共12节。
为害作物:食用菌
为害症状:幼虫均有群居性,为害菌丝,并蛀食子实体。有趋光性。大蕈蚊还常将子实体的菌褶吃成缺刻,被害菇体易萎缩死亡或腐烂;其对菌丝的为害,多在培养料表面咬食菌丝、菌膜,不深钻料面。较喜阴湿。小蕈蚊除具上述特性外,还吐丝拉网,将菇蕾罩住,幼虫在网内为害,被其丝网罩住的菇停止生长,渐干黄而死亡。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首先保持菇房及环境的清洁,菇房用前进行杀虫处理,菇房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还可安装黑灯诱。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 2500-3000倍的50%溴氢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声时,可采净菇后,用10%菌蚊净熏蒸,用量0.27克/平方米,每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蕈蚊。
主要天敌:
常用药剂: 马拉硫磷 溴氢菊脂 杀灭菊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