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流行概况及临床症状
2004年7月,广西地区某鸡场进3 800羽麻鸡苗,39日龄时开始发病,第2天开始死亡,第7天达到高峰,继而下降,持续5天,死亡率约10%。主要临床症状是一过性咳嗽、流鼻涕,精神不振,羽毛蓬乱,两翅下垂,喜饮水,采食减半,拉白色稀便,怕冷聚堆,急性死亡。耐过鸡个体发育比正常鸡偏小。?
2 病理变化
大部分病鸡机体脱水严重,肌肉发绀,皮肤紧缩,皮肤与肌肉不易分离,病死鸡的鼻、气管、支气管黏膜轻微充血或出血;鼻腔、喉头、气管内有少量淡黄色黏稠液体;肠壁变厚;肾肿大苍白,呈典型槟榔状;输尿管变粗,内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沉积;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3 实验室检验
(1)按常规方法将病死鸡肝脏、病变肾脏接种于普通、营养、厌氧培养基恒温37℃培养5天,均无细菌生长.(2)对有典型病变的鸡只的肺、肾于无菌试管或样品袋中置冰冻-20℃保存。病料处于半冻状态时剪碎,用生理盐水5倍稀释,添加适量抗生素进行研磨成匀浆。反复冻融3次,12 000 r/min 4℃离心5 min,上清液用0.45 μm滤膜过滤.(3)取10日龄SPF鸡胚,试验组尿囊腔接种滤液8枚(?0.2 ml/?枚),37℃孵化;对照组接种同量生理盐水4枚;弃去24 h内死胚,36~48 h时试验组抽检3枚,对照组抽检2枚,测HA;无菌收集尿囊液经4℃低速离心10 min,HA阴性的尿囊液盲传4代(8枚/代),从第2代到第4代的尿囊液经胰酶处理后测HA,第4代同时做干扰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每代抽检后的剩余5枚继续孵化至16日龄观察与记录死亡及矮化数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在鸡胚中传代次数的增加,出现矮化数量和死亡胚增多,鸡胚死亡时间也提早。(4)取第2、3、4代和对照组胚液离心取上清,与2%胰蛋白酶混合,置37℃作用2 h,中间轻轻摇动2次,按常规方法在96孔“V”型微量滴定板上进行HA。稀释液为0.05M pH值7.2的PBS缓冲液,红细胞悬液为0.5%鸡红细胞。结果,试验组3代HA平均值分别是:4.5、6.8、8,对照组HA为0。试验组胚液能凝集鸡红细胞,初步判定胚液中可能有IBV存在.(5)取16枚10日龄SPF鸡胚,均分两组:Ⅰ组尿囊腔接种第4代离心上清0.2 ml/胚,37℃孵化10 h复种NDⅣ系活疫苗(广东省生物药厂提供),后继续孵化36 h,冻胚进行HA检测;Ⅱ组同条件下孵化,10 h时接种NDⅣ系0.2 ml/胚,也孵化至?36 h?,同时进行HA检测。结果是Ⅰ组的HA分别为2.5,2.5,3,3,3,3.5,3.5,4,Ⅱ组的HA分别是7,8,8,9,9,9,9,10,由此可见NDIV受干扰,胚液中可能有IBV存在。(6)取40只易感日龄的健康雏鸡(未免疫IB疫苗),分两组。一组用第4代胚液点眼或滴鼻攻毒,每只鸡0.3 ml;一组空白对照,分开于隔离舍饲养。观察14天。结果是攻毒鸡只在36h时出现临床症状,精神委靡,羽毛松乱,部分见咳嗽、喷嚏(这种情况是一过性的,72 h时表现不明显),继而饮食下降,见白色稀粪,第2天开始死亡,第9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约持续1周,死亡80%。剖检死鸡,见肾肿严重,明显花斑,输尿管尿酸盐沉积清晰,其他部位病变不明显。活鸡剖检也可见肾部病变。试验组耐过鸡只个体明显比对照组小。与自然发病的病例基本一致。?
表1 接种鸡胚后的死亡和矮化情况
4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