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情况
本病多流行于秋末、冬春季节。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主要发生于两月龄以上的鸡,发病突然,传播快。病初,病鸡眼部流泪、红肿,流鼻水,呼吸有罗音。本病发病率达60%至95%,死亡率达10%~30%。很多鸡场同时并发大肠杆菌病,有些鸡场并发支原体病等,导致有的鸡场死亡率高达60%。
2 临床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采食量骤减,精神不振,初期表现为眼部流泪、红肿,.流鼻水,呼吸有罗音,之后迅速波及全群,采食量减少了一半。此时病鸡呼吸困难,有些蹲坐在地上,每次呼吸突然向上向前伸头,然后张开口,呼吸时伴有种种罗音及喘鸣声,随着一呼一吸而呈波浪式的起伏,有些会伸长脖子发出“咯”的一声长鸣,咳嗽,甩头,甩出黏液或黄白色豆渣样渗出物,用手将鸡的喉头向上顶,有时可看到喉裂处有黏液或黄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排黄白色或淡绿色的稀粪。病鸡多因窒息或迅速消瘦衰弱而死亡,死亡鸡的鸡冠及肉髯呈暗紫色。病程为7—15日或更长一些。
3 病理变化
从两年来剖检58个鸡场的600多只病死鸡看,绝大部分病例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喉头和气管肿胀、充血、出血、覆有多量浓稠黏液或黄白色假膜或黄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并常有血液凝块,气管的病变在靠近喉头处最重,往下稍轻,部分病例(约30%)表现在两支气管或一侧支气管内有条柱状黄白色豆腐渣样渗出物,从支气管伸到肺,有些堵塞在两支气管交叉狭窄处,导致窒息死亡,而在喉部和气管却没有出血炎症现象,只是有点肿胀,有少量豆腐渣样渗出物和黏液。病鸡的眼结膜和眶下窦都充血和水肿,鼻腔都有黏液。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的分离培养:分别将喉、气管、支气管及其渗出物和鼻黏液磨碎,以生理盐水作10倍乳剂,3 000r/rain离心10rain,取上清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 1U(pg),室温放置30 min,将0.2 mli清液接种于10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第4天可看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形成的痘斑,收集72 h后死亡的有病灶的鸡胚尿囊膜。
4.2 病毒鉴定 (1)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特征,痘斑的边缘混浊,中央坏死而凹陷,其数量与接种物中的含毒数量有关。(2)免疫—感染试验,用50日龄的未免疫过的健康鸡20只,分第1组10只,第2组10只。将上述收集的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的痘斑作乳剂,用棉签蘸取,涂擦于第1组鸡的泄殖腔,于4天后发现泄殖腔红肿,同时鸡体产生免疫力。在涂擦泄殖腔后20天,再涂擦两组鸡喉头与上腭,观察12天,结果第1组鸡因有免疫力而不发病,第2组于攻毒后第4天出现与原病鸡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3)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的痘斑作为乳剂,离心,取上清液作抗原,用传染性喉气管炎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24h后有90%出现明显沉淀线。
根据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流行病学确诊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5 防治
对本病要早防早治,以预防为主。虽然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鸡群一旦得了本病,就会波及全群,鸡群食料减少,影响生长速度和增重,造成严重的损失。
对患鸡进行隔离,全群消毒,防止未感染鸡接触感染,搞好清洁卫生,鸡舍保持通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密度,对尚未发病的鸡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眼接种。在发病鸡群中用广州牧马人生产的喉毒灵给鸡饮水,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氯霉素、环丙沙星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连用药4天,若并发支原体病时则同时用环丙沙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饮水或肌肉注射。这样用药后第2天鸡呼吸道症状开始减轻,饮食略增,第4天只有个别鸡还有轻度呼吸道症状,此时饮食量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