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让宝应夏集镇潼口村前进组养猪大户王恒元松了口气,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未来几天气温还有下降的趋势,而他猪圈里剩下的100多头猪也开始恢复精神,吃食正常起来。
酷热让王恒元度过了一个黑色的八月。“家里一共200多头猪,不到20天已经死了70多头,最多的一天死了12头,当初考虑到天热的时候猪价最高,准备囤下来卖个高价,没想死了这么多,损失惨重。还好买了保险(放心保),能得到一些补偿,下面我准备赶紧补栏。”王恒元说。
“各地都一样,今夏的生猪死亡率太高了。”宝应县人保公司副总经理闻怀强介绍,全县有近2000头猪因高温热病死亡,其中1000多头为能繁母猪,已近当地能繁母猪数量的1/10。当地农业保险部门迅速启动理赔程序,100多万元赔偿及时发放到养猪户的手中。
宝应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杨步云告诉记者,虽然宝应已经实现了生猪保险和能繁母猪险的全覆盖,但农民在这场天灾中依旧损失惨重。而市场受到生猪大量“热死”的影响,价格已经进入了上涨通道,很可能触发一个新的涨价“猪周期”。
“每场天灾过后,常常会伴随着"次生灾害",最近的猪肉涨价就是连续高温带来的结果。”扬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周超认为,金融行业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光大证券(601788,股吧)“乌龙指”事件发生后两小时,这家公司就迅速利用股指期货对冲减少了损失,如果我们的农业部门也有这样的“对冲智慧”,天灾之后的“次生灾害”也有望减少。
如何实现“对冲”?周超介绍,以猪为例,如果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紧密联系,对高温可能带来的农业灾害进行评估,指导农户提前出栏,或是屠宰后冷冻收储,都可以减少市场动荡这个“次生损失”。不过,和金融系统不一样的是,我们很缺少这样有预判能力、有宏观指导经验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