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双汇闪婚:两公司年屠猪4300万头 绕地球一圈半(3)

双汇闪婚:两公司年屠猪4300万头 绕地球一圈半(3)

发布时间:2013-06-25  来源:新农网
摘要:双汇由此迎来完美的开局。随着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两次融资,海外资本的陆续注入,双汇开始迸发活力。起初早于双汇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的河南洛阳春都集团因多元化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双汇则开始一骑

  双汇由此迎来完美的开局。随着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两次融资,海外资本的陆续注入,双汇开始迸发活力。起初早于双汇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的河南洛阳春都集团因多元化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双汇则开始一骑绝尘。短短数年间,先后有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6家外资进驻双汇,包括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s)等。万隆周旋其间,16家资本无一家在双汇参与管理——万隆给予其年超30%的高收益,其分红高达51个亿。“有时候我还受批评,说有钱都‘吃光分尽’。我一直都觉得高分红是对的。”万隆说。

  2006年,鼎辉、高盛等出资约2.5亿美元收购地方政府持有的双汇股份。这一举动令万隆饱受非议。指责万隆贱卖国资的言论甚嚣尘上,万隆很清楚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仅要将双汇变身为员工持股的私人企业,甚至还要将其变身为外企。万隆亲自制定了游戏规则——一个不容逾越的底线是他不允许产业资本进入,且财务投资者未来不能将股权转让给双汇的同行。万隆向《环球企业家》坦言正是外资才点燃了双汇的引擎。“我们始终控制着这个企业,包括发展定位以及战略目标。如果国有资产不退,这些大的资本进不来,双汇早没了。”万隆说,资产人格化、产权人格化是根本性问题。

  如此一来,双汇的业绩一日千里,从万隆办公室左侧墙壁上那张反映近十年业绩情况的图表中,你就能窥见一斑。在万隆逐步完成对双汇体制和机制改造后的数年间,这条曲线开始陡峭攀升。2010年其业绩达到顶点至506.7亿元,同比增长26.45%。那一年庆功会上群情激昂,一向不喜烟酒、在任何场面都是一杯酒陪到底的万隆则多喝了一杯。

  在万隆看来,双汇做大的最基本条件在于地利。猪肉加工行业唯有在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省份,才能无限靠近生猪产地并吸纳最便宜的劳动力,如此这一行业才能赚钱——河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其粮食产量连续11年高居榜首,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 “你很难想象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厂开在北京会咋样,要是我生在上海北京,我肯定不干这一行。”万隆对《环球企业家》说。

  万隆关于资本运作的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何而来,这仍旧是一个谜。万隆本人的说法则是“有些东西是先天的,有些东西是后天学习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读书,另一种叫读人。这两种方法都能学到知识。我没有时间读书,我通过读人照样能够学到知识。”

  转型

  他将注意力悄然转向内部。“在规模小的时候,靠拼搏文化。后来是数字文化,按标准办事,用数字说话,看结果评判。企业大了以后,要靠诚信文化。”万隆说。最令其骄傲的是双汇历史上从未有过银行违规,也没有一笔逾期贷款。

  但随后发生的一切却令其业绩陡转直下。2011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将双汇置于漩涡之中。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经此一役,双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1亿元, “铁人”万隆曾因感冒大病一场,他连续二十天召开中高层干部会议。两年过去了,万隆和双汇似乎仍未从梦魇中走出。“瘦肉精”在双汇内部是讳莫如深的字眼。内部谈及此事,通常均称其为“3·15”事件,而非“瘦肉精”事件。当《环球企业家》提及于此时,万隆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他略显迟疑地说:“有时候感冒啊,每年都会…… 有一次”。

  事后,万隆藉此推进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改革,包括对进入双汇的每头生猪进行严苛的检测。仅此一项,双汇每年就增加超过2亿元的成本。 另一个惊人计划是万隆决定向上游生猪养殖业大举扩张。此前双汇生猪自给率几乎为零,万隆决定改变这一切。长久以来,双汇上游扩张并不顺利。其掣肘在于养殖业用地比较多,征地困难;养殖业疫情风险严重,政府支持不够;规模化养殖,污水等处理成本高——双汇曾在河南叶县建设的年出栏20万头的养殖场,仅污水处理设备投资就高达5000万元;养殖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外行不敢涉入其中,内行则因财力不够而难成规模。即使如此,万隆仍选择进军上游,他坦言尚需时日——或许是五到十年。

  当下,万隆坦言自己最关注两件事:一是资本,一是人才。对于后者,万隆则讲究实用主义。“我会根据需要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机构和公司,招收不同的人才。”万隆说。十年前,他到上海招人却曾饱受刺激。一个大学毕业生曾对他说,在上海你给我5000块钱没问题,要是去漯河,你给我10000块我也不去。

  “这句话给我说明白了。这也让我更加明白地域性的优势和劣势。做事的关键不在于企业在哪里,而在于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万隆回忆说。硬币的一面是双汇所在的漯河是农产区,有生猪资源及便宜的劳动力。若离开,双汇就是无源之水。另一面则是双汇必须为金融等稀缺人才付出代价。这正是万隆将双汇国际设于香港的初衷。他每月大约一周时间会呆在香港,也不掩饰自己对美国的向往。 “我很喜欢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我很喜欢美国的大工业,我很喜欢美国对产品研发的专注和对科技保护的重视。”

  万隆鲜有任何八卦与绯闻。他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会唱歌,也从不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我是一个标准的杀猪卖肉的屠夫。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干这一件,其他什么事我也干不了。”万隆说。时至今日,他仍不会使用电脑。他的口头禅是“我是职工选出来的厂长。”不过,在下属眼中,万隆不怒自威。“他看见我们谁穿衣服不讲究,就会当面说‘看你穿的那是个啥!’”刘金涛说。

  万隆爱干净,每天至少洗澡两次。“我洗澡洗得很勤。早中晚会洗三次澡,至少保证两次。我觉得洗完澡之后,睡觉很舒服。这个事不能少的。”万隆说。生活中的他就住在双汇大厦西侧的双汇小区。这个别无二致的小区中间有两排2层带院子的小楼,万隆就住在这里的某个小院子里。老式茶色玻璃和生锈的门窗说明这是上世纪装修的产物。

  眼下,73岁的万隆尚未考虑过退休一事。“责任和竞争让我停不下来。竞争也推动着我干好。”万隆说。他也说一旦决定停下来,就会完全彻底地休息。在双汇,这是个被默认为禁止讨论和猜忌的话题。接近万隆的人评价说,近两年他的用人越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你很难分辨他会信赖公司高层中那一位。在这场攸关双汇生死的的大选中,万隆的子女们似乎正在远离“太子”之争。在漯河——这个双汇的权力中心,你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在漯河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些传闻。万的一个儿子在香港,另一个则在美国。万隆的一个儿子曾在美国留学,并在那里结婚生下一个女儿。每年暑假,万隆都要求孙女来漯河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在与孙女的聊天过程中,万隆对中美文化差异感慨颇深。孙女问他信基督教吗?万隆回答说什么教都不信,我就信马列主义。孙女追问万马列主义是什么教?万隆觉得好笑,却又一时想不出该如何解释。他干脆说自己没有信仰。孙女则说,爷爷,那你太可怕了!“你看,美国的孩子从小至少会接触有关信仰的教育,她们吃饭前要祈祷,每天上学升国旗时会把手心放在胸口上——讲良心。中国现在…… 呵呵。”万隆对《环球企业家》说。

  交易

  正当外界以惊人篇幅讨论史密斯菲尔德与双汇这场闪婚之时,万隆并未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呆在美国弗吉尼亚或纽约的某个豪华酒店套间,而是呆在漯河一栋18层地标式的椭圆体建筑内。这栋名为双汇大厦的大楼看上去颇为陈旧,最醒目的当属裙楼上方一排三米多高的红色大字:“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如果不出意外“中国”二字可能很快将会被替换为“全球”。依照万隆的预计,时间最快就在两个月后。

  几天前,万隆干了一件大事。他宣布总部位于香港的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以约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若无意外,这将成为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最大一宗收购案。以下数字或能直观说明这场并购案的影响力。2012年,双汇生猪屠宰量接近1500万头,史密斯菲尔德的屠宰量为2800万头。合并后,两家公司合计年生猪屠宰量约为4300万头。这些猪连接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

  伊利诺伊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麦克·艾利斯( Mike Ellis)曾在国内猪肉论坛上屡屡提及的一个问题——“全世界在未来20年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将增加,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猪肉的消费量将增加,这就需要增加猪肉的生产量。谁将生产这些猪肉?”现在的万隆显然是这一问题的最佳回答者。

  猪肉行业的整合逻辑并不新鲜,如同30年前汽车行业的全球整合那样,过去几年几大粮商亦屡屡出手,例如Cargill并购AWB,ADM并购GrainCorp,Marubeni并购Gavilon。现在粮食过后则轮到了紧俏的动物蛋白——猪肉。

  万隆则是这一切的主宰者。在其办公室的过道内,有一尊手舞指挥棒的青铜雕像,雕像的赠送者是欧洲最大的动物肉类、肠衣和副产品专业生产商泰威逊(Teeuwissen)全球总裁塔拉巴尼·拉哈姆(Jalal Laham)。雕像的背后,拉哈姆极其谦恭的写道:“尊敬您的为人与成就,您的朋友。”

  万隆向我聊起最近的生活。面对71亿美元的大交易,他依然按照近30年的作息时间表规律运转。每天七点准时起床,然后步行到马路对面的工厂瞧瞧。八点钟,他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开始一天的工作。三餐过后,他会在办公楼下散步约半小时,每天走上一万步。谈及至此,万隆从腰间取下了随身带的计步器,伸向我。“我今天已经走了7400步了,每天一万步,不少于一万步。刮风下雨照样走,下大雪也一样,打着伞走。雨雪太大,我就在楼前的雨棚底下走。”

  每晚8点下班回家后,万隆会花半个小时看当天全球媒体对双汇的报道或批阅文件。当下的工作格外辛苦,秘书每天为其打印的资料通常厚达15厘米。为了方便阅读,这些资料均被以2号字打印。万隆坦言自己已习惯苦行僧般的生活。 他吃的也简单。“我喜欢吃蔬菜。猪肉也很喜欢。牛奶、酸奶我是每天要喝的。”万隆对我说。

  万隆的办公桌背后是一幅普通的世界地图,迎面则摆放着显示五个国家时间的电子钟。办公室内没有书架——坦白地讲一本书看不到。办公室一角的衣架上挂着两顶帽子,一顶是暗红色的年轻人常戴的普通运动帽,另一顶则是棕色圆形礼帽。除了左侧墙壁上张贴着4米宽的《2001—2011年双汇集团生猪采购量、价及回收价走势图》外,整个办公室内最为抢眼的就是二十余件材质造型各异的工艺品猪,最昂贵当属一件铜质标牌为linda egle的青铜猪。

  谈及收购,他若无其事地说:“我并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加工、检验、新产品开发、网络都是我们优势的地方。我的网络现在别说支撑我500亿销售规模,1000亿我也能支撑。”他的豪气源于“此次并购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市场同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的合作” 。

  对于这场猪肉大战,万隆早有预谋。七年前,他与卢特尔三世在纽约曼哈顿家中有过一次会面。 “我们一共见过三次。” 万隆对我说。不过,卢特尔三世并未来过双汇。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