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养猪网消息:我县围绕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标,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生猪产业发展。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44.1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53万头;年内出栏生猪72.73万头,人均出栏肉猪1.79头;年内外销外调生猪53万头,占出栏量的72.8%;猪肉产量7.66万吨,占肉类总产8.8万吨的87%;生猪产值达10.37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3.6%,已达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标准。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责任状管理
县、乡两级均成立了生猪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定目标任务、定完成时间、定责任人员、定工作职责、定奖惩办法”的五定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实行县、乡领导联系养殖场(户)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养殖场(户)调查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全县生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设养殖基地,带动生猪产业规模发展
加快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全县累计建成万头猪场3个、生猪养殖小区203个(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养殖小区115个),正在新建标准化、现代化的万头猪场1个。通过适度规模的养殖小区建设,提高规模化程度,改变传统粗放经营的养殖方式,推进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扩大了养殖总量。
三、改良生猪品种,提升生猪产业产品质量
加大猪种改良站(点)建设力度,全县累计建成猪种改良站(点)户211个其中人工授精站(点)14个,饲养良种公猪290头,基本可以满足全县生猪改良需求。同时,采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生产性能高的优良生猪品种分发到饲养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集约化程度高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走“送母还仔、滚动发展”路子,及时淘汰劣质公、母猪,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提升生猪品质。
四、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养猪水平
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选派120余县、乡科技人员挂联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每1名科技人员挂联2―3个养殖场(小区),负责所挂联养殖场(小区)的生猪规模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动物疫病诊断和综合防制技术、农田种草养畜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等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养殖场(户)人员1350余人,使每个养殖场(户)都有一名科学养畜技术人,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增加养畜科技含量和效益。
五、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带动农户、滚动发展”的思路,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有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改变全县畜产品加工滞后的状况,逐步实现由出售原料型初级产品向出售附加值高的加工制成品转变,提高畜牧效益。
六、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生猪产业安全发展
加强对生猪产业防疫、检疫、兽药饲料、畜禽及其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管,组织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深入到各规模养殖场(小区)、散养户开展免疫注射工作,生猪免疫密度达100%;生猪定点屠宰场由专人驻场检疫,屠宰检疫率达100%;抽检兽药21个品种批次、饲料21个品种批次,委托检验兽药5个品种批次、饲料86个品种批次,严厉查处制售违禁兽药和假冒伪劣饲料等违法行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七、实施惠农政策,推动生猪产业良性发展
在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多方筹集补助资金2100余万元、信贷资金4500余万元,对生猪产业从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养殖户的生猪养殖经营风险,推动生猪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