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洛城村村主任:这是两个工队做的,这没有啥质量问题。
生猪价格下滑 一些农民打起退堂鼓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所说的大棚质量问题的确存在,但村干部认为,大棚之所以没能按时交工使用,还有其他原因。
记者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东洛城村当初在建设养猪大棚的时候,存在贪大求多、不够尊重养猪户意愿的情况,这也为后来群众拒绝交配套资金埋下了祸根。
东洛城村村主任杨建明说,2009年,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对养猪户建设大棚进行补贴,当时村上的养猪户都非常积极。
村主任:当时镇上让我村建50个棚,当时我认为我村上建100个都可以。
杨主任说,镇上开了动员会后,村上紧接着召开了村民大会,当时报名要建养猪大棚的村民确实很多。
但村民们说,当时要建大棚的群众并不是很多,当时上面的政策是,一个村如果能建成50个养猪大棚,年出栏生猪一万头,就能够被定为“生猪养殖示范村”,才能享受一些奖励和优惠政策。村上为了完成50个大棚的建设任务,便以给村民划拨宅基地作为条件,勉强地把这50个大棚分到了村民手中。
记者随后了解到,许多村民在建棚时,向银行贷了款。
村民:他现在啥都没弄好,现在想养猪还养不成我还贷国家的钱。
村民:全都是贷款弄的,没钱人才养猪呢,有钱人人家不干这事。
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滑,一些本来就犹豫观望的农民打起了退堂鼓。
暗访王庄镇镇长高文忠: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不好,群众就反悔了,群众反悔不愿意了,钱就给你不交了,县级那部分也就兑付不下来,工程也就进展不到那一步。
高镇长的话,记者也在一些村民中得到了证实。今年上半年,当地的生猪收购价每斤只有4块多钱,一些养猪户不但没有挣的钱反而赔了钱,看到这种情况,东洛城村的一些村民便打起了退堂鼓,不积极地交大棚配套资金。而进入下半年之后,生猪的收购价一路走高,最高达到了7.8元一斤,丰厚的收益便激起了这些村民的养猪欲望,而此时他们村上所建的养猪大棚还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没法养猪,没法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