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川猪突围:消灭弱势 川猪需要重振旗鼓

川猪突围:消灭弱势 川猪需要重振旗鼓

发布时间:2010-06-0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摘要:在猪价低迷、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川猪外销的比重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下降了8%,同时外省的猪肉进川的势头越来越猛。“以前说川猪安天下,但现在川猪对整个猪市的影响正在降低。”6月2日,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承认,随着外省生猪产区的崛起,川猪的传统市场正

  在猪价低迷、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川猪外销的比重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下降了8%,同时外省的猪肉进川的势头越来越猛。“以前说川猪安天下,但现在川猪对整个猪市的影响正在降低。”6月2日,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承认,随着外省生猪产区的崛起,川猪的传统市场正在流失。“如果说产能过剩是外部打击,需要通过市场来调节,那么川猪的自身劣势就是内部矛盾,需要通过实现规模化和良种化才能解决。”
  规模化低 外销下跌凶

  川猪外销比重

  2007年 33%左右

  2009年 25%左右

  【现场】

  6月1日,记者来到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看到田野间点缀着许多蓝顶白墙的统一规格的猪场。龙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仲全告诉记者,这些标准化猪场都是去年上半年新建的,由政府拨款补贴修建,目的是鼓励村民从散户向适度规模户转变。“最近几年我们一直注重引导养殖户向规模户转变,以抗拒市场风险。”仁寿县畜牧局局长苏海清告诉记者,2009年仁寿县的生猪养殖适度规模户在当地比重已经达到42.8%。

  【专家评析】

  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四川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全省规模化平均水平并不高。2007年,我省生猪规模场的比例仅占到15%左右,近两年通过引导和规范,2009年该比例增加为40%左右,但是比起全国50%以上的平均比例,四川仍然没有优势。规模化跟不上,就扭转不了四川生猪外调的劣势。四川生猪本来占据着国内许多省份的市场,但是近几年随着北方产区的发展,北方产区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对外销售,与传统生猪产区争夺市场。由于规模化不足,猪肉品质无法保证和统一,四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外销量呈现下跌态势。

  散养户多 抗风险力弱

  规模场比重

  2006年四川15%2009年全国50%四川40%东北70%

  【现场】

  “母猪产仔14头以上,超过乳头数,仔猪难以全养活,但是几头母猪同时生产,它们的奶水就可以让猪仔共享,成活率就高。”经历传统土法养猪到规模标准养殖的嬗变后,说起规模标准饲养的好处,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适度规模户罗建英如数家珍。

  2009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罗建英扩建为适度规模户,随后加入了生猪合作社,定期举行的社员大会能让她了解到市场行情,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我们4月份淘汰了十多头母猪,合作社有消息说下半年可能要涨起来,所以又补栏了10头后备母猪。”

  【行家分析】

  龙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仲全: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让散户抱团,成为规模场户,增强抗风险能力。合作社对猪种、饲料、疫苗都实行统一进货,为农民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并帮助农户寻找销路,这样社员的养殖成本和销售成本就会降低一两成。

  本地品种 优势变劣势

  2009年良种(DLY)化比重

  北方产区 约70%

  四川产区 30%

  【现场】

  “为啥他们的猪就要卖得贵一些?”资阳市雁江区花椒镇的养殖户陈远厚一提起猪价就一肚子气,他指着自家圈里嗷嗷叫的肥猪,忿忿地说,“我这个虽然不是外三杂,但是也是本地良种,为啥子收猪的时候要比外三杂每斤便宜七八角,而且收储冻猪肉的时候,还不收土杂猪。”

  【专家分析】

  省畜科院养猪所副研究员曾凯:“外三杂”又称“DLY”,是目前国内推行的良种肉猪,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佳组合型肉猪之一。这种杂交猪具有生产性能好、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北方规模场基本上都养殖DLY生猪,统一的规格在外销时也占据着品质和外观优势。

  我省由于长期的散养传统,存在猪种杂乱的情况,推行良种化较为困难。同时,规模化水平低,必然会伴随着良种化水平低。以前我省有很多自己杂交的品种,其中不乏优良品种,但是整体而言还是良莠不齐,不方便管理和出口。随着全国大范围推行规模化养殖,这些曾经的优势已成为四川生猪发展的制约。

  找到了短板,如何才能让川猪重新“雄起”?专家认为要继续实行规模化和良种化,养殖户认为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消费者认为要改良猪肉品质让人们爱吃多吃猪肉才有出路……详情如何,敬请继续关注“川猪突围”系列报道。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