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不仅是我州的一个传统产业,也是近年来我州着力发展的一个特色产业。2009年初,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百亿元畜牧产业的奋斗目标。时隔一年,作为畜牧产业重要支柱的生猪产业,其发展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价格大幅下滑、养殖环节亏损等困境。我州生猪产业今后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这一严肃的课题不仅关系到我州特色产业的发展,更牵动着全州广大养殖户的心。
2009年5月30日,建始县花坪乡一农妇在该乡仔猪交易行出售仔猪。仔猪交易行老板介绍,受市场因素影响,一些养殖大户不敢轻易购进仔猪,使得仔猪行情一跌再跌。(资料照片)记者田代明摄
3月12日,宣恩县白泥坝村二组农民何志成卖了4头肥猪,每公斤价格仅为8.8元,只卖了3520元钱,与4头猪的养殖成本相比,还亏了380元,这还不包括自家的洋芋、包谷和红薯等饲料的投入成本。数着手里的票子,何志成满面愁容,他心里在嘀咕,这养猪养得连本都保不住,下半年是养还是不养呢?
何志成的担心不无道理。自去年3月开始,我州的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到去年6月跌入谷底,由原来的11.5元/公斤跌至8元/公斤。之后虽有转机,但到今年3月,生猪价格又开始大幅下跌,让生猪养殖户叫苦不迭。
生猪市场到底怎么了?面对持续一年的生猪价格下跌,广大养殖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供过于求,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生猪市场供过于求,是导致近期生猪价格下滑的直接原因。
生猪产业是我州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政策、市场多重因素的刺激下,散养户养殖生猪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农民摆脱以往那种“养猪为过年”的传统思维方式,将养猪作为一个致富的产业来抓,“养猪为存钱”已成为广大农民的一个最现实的观念。据统计,目前全州约有70万户农户养殖生猪,占农户总数的80%,每户农户少则二三头,多则上10头。来自国家统计局恩施州调查队的畜禽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州2372户生猪散养调查户存栏生猪11392头、出栏2902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1.7%和1.19倍。
与此同时,我州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近年来也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州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43家。2009年,这43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共出栏生猪近12万头,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甚至达到2万头。
生猪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张,使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过于求的矛盾凸显,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据了解,今年1至2月,我州市场上肥猪价格在10.5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而到了3月份,生猪价格下滑势头加剧,到了3月底,肥猪的平均价格降到8.6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
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的损失是较大的。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大规模的养殖户只能保本经营,中等规模的养殖户每销售一头肥猪将亏损20元,小规模的养殖户情况更糟,每销售一头肥猪就要亏损100元。
这一结论来源于生猪的养殖周期和养殖成本。据业内人士分析,大规模养殖户(年出栏2000头以上)养殖的生猪出栏周期在180天左右,综合养殖成本为9.6元/公斤左右;中等规模养殖户(年出栏1000头左右)养殖的生猪出栏周期在190天左右,综合养殖成本为9.8元/公斤左右;小规模养殖户(年出栏500头以内),养殖的生猪出栏周期在200天左右,综合养殖成本为10元/公斤左右。
生猪价格的一落再落考验着养殖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受种群繁育、“船大难调头”等因素的制约,我州大多数生猪养殖户还是计划维持目前的养殖规模,力争再坚持一个生猪生长周期(即4个月),期望生猪价格能有所回升。而对于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规模养殖户,则只能采取压缩养殖规模的措施来抵御风险。今年3月中旬,恩施市杉木村的生猪养殖户陈军为了减轻资金压力,不得不将200多头胚猪忍痛卖掉。
对于那些散养户来说,更难承受生猪价格下滑的压力。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加上饲料等价格的上涨,我州许多地方的生猪散养户养殖成本普遍较高,平均养殖成本达到10.4元/公斤。而这些养殖户的销售渠道不像大规模养殖户那样,可以运到价格相对较高的外地,他们只能依靠中间商进行销售,因而其销售价格相对较低。从目前的行情看,通过中间商销售的生猪平均价格仅为8.4元/公斤,散养户每出售一头肥猪就要亏损200元。
积极开拓,加工企业经营看好
虽然生猪价格下滑、市场走低,但由于今年我国经济全面回暖,企业用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对肉产品的总体需求仍然有所上升。我州生猪加工企业也积极开拓市场,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取得了较好效果。
恩施市九州牧业有限公司、来凤安普罗公司、宣恩大派公司、巴东恒兴公司等主要加工企业经营看好,产值、产量都有了大幅度上升。我州最大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恩施市九州牧业有限公司,今年前3个月的生猪屠宰量达到6.7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66.8%,屠宰量最大的一天达到1400头。公司60%的肉产品销往州外大中城市,20%的肉产品实现了精深加工。由于该企业加工工艺先进,其生产的拳头产品——腊肉制品和火腿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其精装的腊制五花肉每公斤零售价达到31元,是目前市场上新鲜五花肉价格的2.8倍,火腿零售价格也达到28元/公斤。由于产品适销对路,这些产品的价格基本未受到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完善机制,推动生猪产业良性发展
生猪产业的大起大落,归根到底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市场风险的行业管理机制和产业运行机制,因此,积极探索并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生猪产业良性发展,是当前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确立“扶大扶优”机制,增强生猪养殖市场竞争力。实行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是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方向。有关专家建议,我州应该加大对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地的扶持力度,对基地出栏生猪适当予以补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另外,合理规划、使用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扶大扶优,推动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基地建设,提升生猪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增强生猪养殖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我州要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在龙头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农户)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提高生猪产业一体化运作水平,使养殖企业(农户)能稳定增收。我州一些县市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模式和“多方合作+保险”机制,是目前利益联系最紧密、最稳定、最有效的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推广,让肉食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良种繁育场都参与到养殖基地(小区)建设中。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各地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养殖企业(农户)与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此外,适度降低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门槛,打破行业的过度垄断,也能有效地帮助大型养殖企业规避风险。
建立预警及调节机制,平衡市场供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猪肉市场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生猪市场监控体系,加强监测和信息引导,及时应对和化解生猪产业的市场风险。组织鼓励更多养殖企业(农户)进入市场,开拓生猪运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