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也要上“床”养,你听说过吗?在澄城县记者见到了养猪的“发酵床”。
澄城县是全国瘦肉型猪商品基地县。以前,在澄城的一些养猪的村组,一进村就能闻到臭烘烘的味道,尤其到了盛夏,养殖户家的苍蝇一抓就是一大把,弄得四邻八舍不得安宁。现在,在澄城县家富专业合作养殖场的猪圈里却闻不到任何异味,而且这里的猪个个皮毛光亮,一身腱子肉。
养猪场的马师傅点出了这其中的奥秘。这一切都缘于神奇的“发酵床”。
养殖场先在猪舍内挖出一个水平深度达90厘米的深坑,再按一定比例往里面放满稻壳和木屑,然后加入酵素。放上10多天让其产生化学反应,随后猪就可以上“发酵床”了。
据马师傅介绍,用“发酵床”养猪,猪的粪便不用清理了,粪便进入发酵床内,通过化学反应,就变成了无臭的有益菌。猪吃了这种菌后,不但帮助消化,还提高免疫力。用“发酵床”养猪还节能环保。
传统的养殖,处理猪粪全部要靠水冲洗,浪费较大,并存在异味,弄得四周臭烘烘的。有了“发酵床”之后,既不用水,也不污染环境。“发酵床”最大的好处是为猪营造了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让它在生
长的同时,也享受着动物的福利待遇,使得肉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家富专业合作养殖场位于澄城县寺前镇魏家斜村。2008年4月,为了扩大全村生猪养殖规模,提高效益,该村书记范选德组织23户村民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千头养猪场,成立了家富专业合作养殖场,并引
进了“零排放、零污染”的“发酵床”养猪法,建成了4幢200头标准化的养猪圈舍。
目前,澄城已建成了21个有“发酵床”的千头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澄城县是全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全县针对生猪生产“小规模、大群体、效益低”的传统养殖模式,通过政策激励、加大投入
等手段,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生猪养殖方式。2008年,生猪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农户是1560户,500头以上的农户65户,分别较去年初增加了1280户和55户。
据了解,去年,全县生猪出栏61.2万头,生猪纯收入2亿元以上,2.63万农户加入到养猪的行列。有的村仅生猪一项人均就收入达七八千元。
(本报记者 由文光 通讯员 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