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养猪新闻 > 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发布时间:2017-04-21  来源:新农网
摘要:黄骅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2015年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36万头、4.7万头、17万只和465.4万只,出栏分别达到58万头、3.36万头、25万只和1 055.6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5 713吨、21 780吨和4 330吨。为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

  黄骅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2015年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36万头、4.7万头、17万只和465.4万只,出栏分别达到58万头、3.36万头、25万只和1 055.6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65 713吨、21 780吨和4 330吨。为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努力确保区域内不发生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疫病传播等公共卫生事件,黄骅市积极安排部署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工作,现将其经验及开展情况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1 无害化处理厂及收集体系建设

  1.1无害化处理厂及收集点建设情况

  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沧州市兴牧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于2014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该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对病死畜禽进行高温高压化制处理,年处理量可达8万头左右,末端产品为粉末性干物质和动物油脂,前者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蔬菜、花圃,后者可作为生物质柴油原料。

  根据黄骅市养殖数量、养殖场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可覆盖全市的15个病死畜禽收集点,养殖场(户)可就近将病死畜禽送交收集点。

  1.2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优化监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监管成本,黄骅市建设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电子监管平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中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数据监管中心web端),两个基本点(收集点、处理点),一个平台(病死畜禽无害化信息登记平台APP端)。经过近近半年的讨论、推进、开发、修改完善,该平台现处于试运行阶段。

  电子监管平台可实现收集点(手机APP端)、监管机构(网页端)互联,在各收集点、无害化处理厂、运输车辆加载实时摄像,监管人员可直接通过网络调取收集点实时上传的信息及现场视频画面。

  2 运行程序

  2.1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前运行程序

  由收集点收集、暂存病死畜禽,收集过程中清点数量、拍照、查验养殖户档案、填写收集台账。根据各个收集点分布和基层防检分站管辖区域,每周五个工作日,监管人员对收集点分别进行一次现场监管。现场监管时病死畜禽运输车辆也同时在场,监管人员和运输人员共同清点该时段收集数量、现场拍照、填写监管记录,而后运回处理。由处理厂驻厂监管人员对运回的病死畜禽入库、处理情况进行监管。监管过程牵扯大量人力物力。

  2.2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后运行程序

  2.2.1 收集点

  收集点对于第一次前往收集点送交病死畜禽的用户要进行初始的信息录入,按要求拍摄照片、电子填单,核实无误后养殖户和收集点的负责人进行原笔迹签字上传。

  处理厂车辆到收集点运输病死畜禽时,由收集点登记运输车辆号牌,并与运输人员现场核定病死畜禽数量,然后由收集点负责人和运输人员原笔迹签字上传。

  以上各项操作都在视频覆盖范围内进行,病死猪电子单每头都需录入耳标号,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2 监管机构

  对收集点上传的信息在网页端进行审核,根据系统按死亡率设定的预警值,对超出预警值的养殖场进行现场调查和巡视。同时通过实时监控视频对收集、运输、处理情况进行可视化监管。

  3 信息化优势

  电子监管平台可实现原笔迹签单电子化,对于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图片、数据、信息等实时记录,在上传后转化为电子档案永久保存。以时间、收集点、养殖场等多维方式随时调阅详细信息,通过调取养殖户初始录入信息、上传的存档数据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平台可自动弹出死亡率超过设定预警值的养殖场,从而使监管人员能及时实地调查情况。

  相对于以往的收集、监管方式,电子监管平台能极大地减少监管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在数据保存和处理方面省去了大量繁琐的工作,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失误。

  4 建立保险联动机制

  黄骅市畜牧局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的通知》,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落实补贴标准,加大理赔给付兑现面,严格理赔标准。同时鼓励养殖户投保,以提高畜牧产业防灾防病能力,转移风险。以保险促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保理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顺利、可持续开展保驾护航。一是将养殖扶持政策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相结合。不按要求建设无害化处理冷藏等设施设备,以及其他违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法律法规行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除依法进行处罚外,取消畜牧扶持项目获批资格。二是将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菜篮子补贴资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扶持项目优先用于项目承担单位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储藏等设施建设,对没有建设无害化处理或储藏设施的,在项目验收过程中不得通过。三是监督执法与无害化处理工作相结合。市畜牧兽医、公安、环保、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打击非法处置病死动物执法力度。对随意处置病死动物,依法追究其责任。

  6 产生的生态效应

  黄骅市在无害化处理厂建成以前,对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基本上采用深埋的处理方式,其缺点是选择合适地点难、工作量大、不易操作、环境污染面较大、处理能力有限等。集中处理后,养殖户可直接将病死猪送交收集点,省去了自行选址、挖坑、购买消毒药品、填埋等繁琐的劳动,有利于提高养殖户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能迅速大面积铺开,大大提高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效率。同时极大的减少了环境污染和任意丢弃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产品安全。

  7 存在的问题

  7.1补贴范围小

  当前仅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能获得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其他畜禽无害化处理无政策扶持,如进行无害化处理还需支付处理费用,从而难以调动其他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势必导致部分养殖户随意处置病死畜禽,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7.2监管力量有限

  在已经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地区,监管方面都牵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千甚至几千的养殖户,用几人、十几人或几十人的监管队伍实行监管,很难保证全程有效监管。加之养殖户范围广而散,监管环节多,监管人员还需承担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抽样等工作任务,造成了实际工作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7.3养殖户意识淡薄

  目前仅有少部分地区建设了无害化处理厂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部分地区仍采用深埋的处理方式。养殖户需在监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完成选址、挖坑、掩埋、消毒等工作,选址不易、费时费力,且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鉴于此,部分养殖户会产生消极心理,不愿报告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甚至贩卖给不法商贩,流入市场。

  8 建议

  8.1适当扩大补贴范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偿机制,逐步将禽、牛、羊纳入补贴范围,同时扩大养殖保险覆盖面,形成以保险促进无害化处理,以无害化处理带动投保的双赢局面,提高养殖户自觉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

  8.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积极协调、争取编制数量,扩大执法队伍,补充执法力量。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从而优化执法环境。地方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以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开展提供保障。

  8.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加大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培训力度,普及健康养殖和防疫常识,增强无害化处理意识、环保意识。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病死畜禽的危害及其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监管“群防群控”的长效机制。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