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记者从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获悉,2016年,我市围绕保生态优环境,大力推进洞庭湖区养殖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市已退养养殖场977个,栏舍面积58.8万平方米,占任务数的45.8%;拆除网箱1.3万口,面积34.4万平方米,全部完成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年度绩效考核。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养殖大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仅生猪养殖这一项,年出栏633万头,平均每人一头猪的规模。养殖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市委、市政府对养殖污染问题一直高度重视,2015年8月,市政府将原有市城区的禁养区外延扩大1公里,使禁养区域总面积达到622.8平方公里。市政府出台了《常德市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工作目标,完善了工作措施,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区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各区县(市)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并切实抓好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搬迁。
全市建立了市级统筹协调、区县(市)负主责、乡村主动作为、多部门配合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地选择专业部门,抽调专业人员,采用专业设备,运用专业方法,开展了全面而详细的调查摸底,做到范围准确、测量精准,对所有需要退养的养殖场建立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发改、农委、畜牧、环保等联席单位多次开展督查行动,各部门强力推进,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各地加强宣传发动,奖励、惩处、转产培训并施,加快了关闭拆迁进度。全市在加快退养的同时,坚持标准化生产,推广治污新模式,推动非禁养区养殖场的升级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污染问题。津市市作为农业部洞庭湖区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县,全方位推进污染整治工作,成功探索出了“四式养蚯”治污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带动了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建设达到预期效果。我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大水面禁投、珍珠退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技术,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科技之星”的作用,促进养殖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