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残奥会近日闭幕,中国代表团斩获107金81银51铜共计239枚奖牌,连续第四届占据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的位置。媒体因此传出“不平之鸣”,说国内对残奥会的关注少之又少,说残奥金牌同样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应当上头条却又未上头条。
残疾运动员拿金牌不容易,希望国内给予足够关注,这种心情很好理解。其实引发关注并不难,但一阵尖叫喝彩之后,所剩多半还是冷清。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即使他们拿到很多残奥金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长远来看,这才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这样的关注,才是对中国残疾人的真正关爱。
中国残奥代表团战绩辉煌,说国内完全不关注残奥会,中国代表代表团拿了最多金牌却没上媒体头条,很可能只是有人“境由心生”的主观感受,不是客观事实。中国残奥选手每天的战绩,一直牢牢地占据很多报纸体育版头条。但说大众对残奥会的关注比夏奥会少些,这倒是事实。
国内公众对奥运会及其金牌的关注已大不如前,这其实是大势所趋。以前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块金牌很难、相当稀罕,拿到金牌国内喜大普奔,很多人可以一一报出金牌运动员的名字。但随着中国金牌越拿越多,公众新鲜感消退,社会情绪逐渐归于平淡。不仅对残奥会是如此,对奥运会亦复如是。除了少数明星运动员,很多的金牌的社会关注度也不高。社会看淡金牌折射出中国的进步,对于大国来说,这才算是一种正常的常态。
这不是说,我们可以无视中国残疾运动员的239枚奖牌,我们应当承认这些奖牌给国家增添了光彩,但我们要超越奖牌,看到更深更远处。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取得辉煌战绩,是我们“发现”与“重估”中国残疾人群体的一个好机会。中国残疾人的素质与能力并不比英国残疾人、美国残疾人差,至少在体育方面,中国残疾人甚至略胜一筹。他们作为人力、智力、创造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刮目相看。
残奥运动员惊艳世界的成绩,正是中国国家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象征。奖牌离不开残疾运动员的个人努力与付出,但没有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国家给残疾人提供舞台,他们也很难在世界大赛上脱颖而出。中国残奥代表团的辉煌决非偶然,从中我们可以反推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但现在还远不是陶醉的时候,如果说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残奥会,还不如说,我们应当关注残疾人这个庞大群体的发展权。中国残疾人达8000万之众,在有的人心目中,可能他们只是社会的负担。但残奥会战绩表明,中国残疾人群体卧虎藏龙。放眼全世界,不乏手牵导盲犬的政治家、霍金式残疾人科学家。相形之下,中国残疾人发展潜力还很大,还有许多精彩等着他们。
关爱残疾人,不是用社会福利把他们供养起来,而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媒体表达不满说,残疾人运动员为国狂揽107金却“回家还得养猪”。其实残疾运动员回家养猪不是耻辱,更不是国家亏待了他们。非残疾运动员拿世界冠军之后,也不是由国家养起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为他们的生活和康复托底,但更关键的是切实保障其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利,支持他们自立自强,活出他们自己的精彩。
这种精彩不是因为摘金而上媒体头条,而是残疾人的自我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我实现,残疾人也有这种渴求。回家养猪不是残疾运动员的耻辱,但如果体育明星可以进名校读书,可以到政府体育部门“当官”,我们是不是就该把同样的机会给予残疾运动员?如果有一天中国有了手牵导盲犬的政治家、霍金式科学家,那中国肯定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