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为“资本阶段”(1997年-至今):随着西式栏舍设计、洋种猪的普及,养猪变成重资产行业,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成了“有钱人”的游戏;人口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催生的对蛋白质的需求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大批资本介入;产业链中出现一批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而温氏、牧原、新希望、正邦等企业也借助原始产业积累和资本市场积极在国内进行产业链布局。
纵向看,80年代初到现在的三十年间,中国养猪业经历巨变,而且跟其他很多产业不同,在养猪业的发展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往往有着漫长的生命力,比如时至今日,农村地区仍有养一两头肉猪当副业、偏僻的河涌藏匿着潲水养猪的原始业态,与散养户、合伙人、公司化、全产业链式等模式共生于当下,构成老百姓餐桌上五花八门的肉食来源。 未来的生猪业会如何发展?目前业界已经出现的模糊边界倾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比如扎根水产的天邦股份收购艾格菲、做屠宰的双汇收购了美国养猪巨头斯密斯菲尔德、唐人神与(美国)华特希尔公司在美共同创办养殖育种企业、美国礼来公司与中国兽药企业进行股份合作…… 这类突破时空、专业等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经营活动还将继续下去,养猪业不再能简单定义为第一或第二产业,会吸收更多金融、互联网元素,成为集成各种插件为我所用的平台。 因此,笔者认为生猪业的未来属于两类群体,一类是具有雄厚实力和开放态度,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技术、市场、资源的大型畜牧企业;另一类则是体量小、掌握了专业技术、精干细致的家庭农场。而缺乏资源拓展能力的中型猪场和不能有效率地精耕细作的小猪场将淡出历史舞台。养猪业暴利时代的终结以及2014年低迷行情下中小型猪场被迫退出的现象,就是这一转变的预兆。与此同时,养猪业身上所谓“行业素质低”、“污染大”的原罪也将逐渐消除。一方面受从业者受教育程度、社会责任感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环保法令出台、养殖与环保方面的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也将提升行业。背靠本土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和全球资源,中国畜牧行业的野蛮生长将有序地继续下去。(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