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野蛮生长30年之后,中国生猪业出现模糊边界的整合发展倾向,养猪业不再能简单定义为第一或第二产业,会吸收更多金融、互联网元素,成为集成各种插件为我所用的平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飞速发展路上,除了眼前的方向,也要不时看看来时的路。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生猪出栏量7.35亿头,而1980年这个数字仅为1.6亿头,如此巨大的增量就发生在短短三十年间站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风口上,猪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势头。
在荆棘中野蛮生长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猪业经历了太多亢奋、快意、痛苦、纠结。时至今日,养猪业的格局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养猪业的未来在哪里?值得每一个养猪人的深思。
回顾过去,按行业形态简单把生猪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前公司时代(建国-1978年):这时候的从业者以散养为主,不乏养一两头猪当副业,用以肥田的,缺少工业化饲料,出现了部分以国营农场、食品出口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养殖;
第二阶段为公司时代(1978年-1997年):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批专业化的畜牧企业,比如广三保和正大康地,引领了工业化规模养殖和商品饲料的兴起,私人也以个体户或者合伙制形式进入养猪业,与国外的种猪、技术交流开始增多,规模化猪场开始注册公司运营,到1997年生猪存栏已达4亿头;
第三阶段为资本阶段(1997年-至今):随着西式栏舍设计、洋种猪的普及,养猪变成重资产行业,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成了“有钱人的游戏;人口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催生的对蛋白质的需求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大批资本介入;产业链中出现一批成功对接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而温氏、牧原、新希望、正邦等企业也借助原始产业积累和资本市场积极在国内进行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