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2013年,生猪养殖行业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生产端与消费端有着进一步升级的充足动力。生产端 ——供给弹性变小、政策干预效力显现使得微利成为常态,美丽农村进一步提升了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消费端——黄浦江死猪事件将“死猪入市”的问题暴露在消费者的眼前。笔者认为,这些事件将会促使生猪养殖产业进一步升级。
不过仍然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尽管散养户的劣势正在扩大,但笔者并不认为散养户退出的速度会加快。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了散养户大量存在仍然是当下最适合中国的结构状态。土地问题与农民就业问题将会是主要障碍,如果以现代化标准来要求养殖场的建设,根据笔者的测算,将会给土地带来明显的压力,散养模式仍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规模化养殖对于就业的挤出效应将会使得农村劳动力面临择业困难,而生猪养殖一直是吸纳农村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散养模式仍然会长期存在,退出的速度或将不会太快。
牛皮市下,被行业大起大落所掩盖的结构性差异会更加突显出来,当行业越来越倾向于内功的时候,效率为王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真正做到质量、成本双控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重视。笔者认为效率将体现在仔猪成本、人工、饲料等方面。
品牌肉将是下一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点。壹号土猪的快速成长证明了高端猪肉市场的空间,品牌肉的发展空间将被看好,雏牧香经过蓄力之后有望逐步迎来快速成长期,此外,肉制品品牌企业双汇、雨润等同样有望凭借自身的品牌、渠道优势分享猪肉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除冷鲜肉市场之外,笔者更看好肉制品方面的发展,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有望成为催化剂,国外丰富的肉制品品类有望逐步被中国市场所接受,肉制品消费有望明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