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摄像机,他是这样的:“这个又说不来了。”而一见到他养的猪,他却是这样的:“抱一个,抱一个,好,乖,你不听话了?”朋友说他是猪痴,妻子也因此异常气愤。他爱猪成痴,却是因为他那几近失明的父亲。他耗时三年,不惜花重金从外地买来特种野猪。看浙江省余姚市的何海荣,如何从猪身上掘金!
今天,有客户要买八百多斤鱼,何海荣要下网捕鱼,参与捕鱼的这些人,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游客,他们都是从余姚市里过来的。
记者:预计今天有多少鱼?
何海荣:几千斤肯定有的了。
记者:都会有什么品种?
何海荣:这里是四大家鱼为主。
大部分游客都是第一次亲身体验,显得很兴奋。
记者:您是第几次来?
游客:第一次来。
记者:好玩吗?
游客:好玩,最好玩的是到下面去抓。
何海荣养的这些鱼从来都不喂饲料。
何海荣:我们这个喂草的草鱼,肚子没有了,身材很苗条的,跟我一样身材很苗条的,肚子里面没有油的。就是卖得快一点,紧俏,抢手货。
游客:这个鱼好吃。先下手为强,市场上买不到的。
记者:什么市场上买不到?
游客:这个价格肯定买不到,这个鱼又那么新鲜,里面都没有油的。
游客:自己抓上来,然后再自己蒸。从刚才一进门就没有一点饲料,看见周边这环境,然后再自己亲手抓出来,吃起来的味道也更加好了。
鱼一捞上来,这些游客就每人要个两三条,还有人要给朋友捎带上几条,何海荣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何海荣:又可以省很多劳力,这样直接可以不用去吆喝,直接他们买走了,他们又觉得开心,主要还是更直接地看到这个产品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这些游客听说塘里还养有甲鱼,就让何海荣下网抓几只。这些甲鱼是仿野生养殖,把甲鱼苗投进去后,就不喂任何饲料,任它们自由生长,因此野性十足。
何海荣:你看,动作快不快?它平时抓小鱼的时候也是这么快的。
记者:速度快。
何海荣:对,速度快。
有游客要买记者手里的这只甲鱼,何海荣却说给钱也不卖。
何海荣:这个是三年以上的甲鱼。
记者:你拿的是三年以上的,我拿的这个是多长时间的?
何海荣:两年左右的。
记者:我这个不是符合你卖的标准的。
何海荣:对。它这个壳的颜色、光泽度,一看就不一样。
记者:又咬上了。
低于三年的甲鱼,何海荣一律不卖。那怎么区分甲鱼的年份呢?不满三年的甲鱼底板偏白,指甲也更干净,而且没有那么锋利。
何海荣:还有这个裙边的区别,这个裙边挺、厚,这个裙边,你看,薄,往下翻的,不挺拔的。我要做的是长久的生意,来一个客户要留一个客户,用这样的方式去拉动他们,所以说我宁可少赚一点,不好的甲鱼我也不会卖给他的,我一定要按照我的标准我的要求,达到这个要求了我才可以卖。
因为何海荣的坚持,他的甲鱼在当地小有名气,卖250元到300元一斤,目前是当地市场上甲鱼价格的近两倍。但是采访的时候,何海荣却跟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
何海荣:做什么事情,接下去我里面干这个干那个,事情反正很多的,都是围绕着这个猪在转,最终的目的都回到一个点上,就是养猪。
在家人朋友眼里,何海荣更是个不折不扣的“猪痴”。
何海荣的朋友 曹施金:对猪痴迷到什么程度呢?这猪场刚造的时候,他们俩夫妻跟猪,旁边就是猪,他们夫妻俩的床在这儿,足足睡了一年多。它是没有任何封闭的,就一张床,旁边就是猪,叫我们旁人是无法想象的,他说什么,越近越好,能实时观察它们。
何海荣的妻子 徐蕾蕾:一待待个几个月在猪圈里面,基本上两个人很少有沟通的时间,整天住在里面,关注猪的这个程度已经大大超过我了,我心里很不平衡,有那种失落感一样
采访的时候,何海荣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何海荣:这又说不来了。
何海荣:那个那个那个。
记者:怎么了?
何海荣:稍微等一下。
但是一进猪圈,何海荣像是变了一个人,情绪大增,对着这些猪说起来个没完。
何海荣:好了,我知道你疼。又给我们家下了这么多小猪仔。猪,是从小到大陪我长大的,特别是童年的时候,它是我的伙伴。对猪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掺杂在里面,所以说猪对我真的像哥们(儿)一样的。
何海荣开有三家兽药店,加上鱼塘和猪场的收益,一年有五百多万元的收入。
在宁波当地小有名气。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何海荣的命运却是几经转折,他对猪的痴迷,一切都源于他那患有眼疾的父亲。
何德明,何海荣的父亲,患有先天性眼疾,开始的时候,视力能见度仅有一米,到了2006年,父亲的两只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尽管眼睛看不见,但父亲却是养猪的一把好手。
村民 沈才荣:肚子里一摸,怀孕的猪仔有几个,他就摸得出来。他就是这样,有这种水平,这种能力的人。
何海荣:冬天的时候,窗户都关着的,他早上一进来,第一感觉,今天这里面的气味好像不对,他说猪肯定要么拉痢疾了,要么猪有什么其他病状出来了,很准的。一般常人很难做到的,用鼻子闻闻能闻出点什么。
采访的时候,记者就见识了一番何海荣父亲的养猪功夫。
何海荣:他刚才跟我讲,这个小猪拉痢疾了,拉白痢,根据鼻子的气味闻,白痢黄痢,他都能分辨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