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胡柚,农民致富的“金果子”。
枝头全是黄金果!阳光之下,山地缓坡覆盖着浓绿的果林,金黄的胡柚满树都是。
记者放眼望去,这750亩的浙江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果产业提升项目,让人有些惊讶。树势强健,叶色浓绿肥厚,枝叶繁茂。
这是我国独有的常山胡柚,色泽金黄,圆球形或扁球形。果园主人让记者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左手托住一枚胡柚,右手持锋利的专用剪,紧贴着果实剪下来。不留果蒂的胡柚,单果重300克左右。闻闻胡柚的气味,有股淡淡的清香。
我国多位园艺界权威专家称常山胡柚为“中国第一杂柑”,一致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种,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柑橘品种结构调整有战略意义和作用,可以与世界名果“美国西柚”相媲美。
挂着黑字白底木牌:常山县太公山生态胡柚专业合作社。来采购胡柚的货车一辆接一辆。整箱整箱的胡柚装车后,两名果农喜孜孜地接过厚厚一叠的百元人民币,熟练地捻着手指数起来。
待他们交易完毕,记者上前询问。挽着衣袖的果农,笑着说:“今年胡柚产量品质有提升,收购价同比涨了四成。”
常山县10.5万亩胡柚全面开采,年产量达13万吨,农业产值2亿多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胡柚包装、鲜果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增值1.5亿元,合计总产值达4亿元。
常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苏新祥对记者说:“常山胡柚,这只昔日的山乡野果,被培育成今日有相当知名度的果中之王,在给常山农民带来实惠,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它的背后支撑,是几十年来,常山的书记、县长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届届都抓住胡柚产业不放。”
在常山县青石乡澄潭村胡家自然村,有一株胡柚祖宗树,树龄100多年,树围约1.5米,高5米,树冠面积35平方米,年产胡柚300公斤。然而,当年常山县农技专家发现这种“似橘非橘,似柚非柚”的珍奇野果时,翻遍植物学文献还查不出它的出处。
时任常山县委书记俞济初听说此事,眼睛一亮,常山有数十万亩荒山丘陵,如果大面积开发起来,种上这种果子,不也是脱贫的一条路子吗?
他立即赶赴现场察看野果,又请省内外科技专家来考察和研究。专家们论证,这是柚类与其他柑橘经多代自然杂交而成的群体品种,是在常山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下培育而成的地方良种果品,因天然的杂交优势,使得其兼有柚、橘等水果的优点。果行美观,个大适中,色泽金黄,香气袭人,风味独特,酸甜适度,药用、保健价值高属中医上的凉性果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和美容价值。
俞济时召集县领导班子商讨,将这野果称为“胡柚”,因其起源于胡家自然村,外观形似小柚子,故名。接着,就如何开发胡柚项目,作了决策。
1985年,常山县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把常山胡柚作为三大拳头农产品之一,制订发展胡柚生产的初步规划,把胡柚开发项目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期目标来落实。
第二年,俞济时调往市里工作,新任常山县委书记程平平提出,要将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建起胡柚良种繁育场。科技人员从全县1万多株胡柚中,精心选育出了12株优株,建立了胡柚良种苗木母本园,培育足够的良种苗木,供应全县胡柚基地发展所需。
全县兴起了胡柚开发热潮,80%农户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上种起了胡柚,1990年达到2.3万亩,胡柚收入直逼全县粮食生产的总收入。
程平平调离常山后,陈艳华、郑樟林相继成为常山县委书记。陈艳华说:“我们党一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管什么事,只要实践证明是对的,就不能动摇。”县领导赴北京城卖胡柚,到黄河边拓市场,奔天山下打品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往世界各地的46条航线上,为常山胡柚连续播放专题片,将胡柚列为空中配餐。
全县胡柚面积发展到7万多亩,年产量达4万余吨,“中国常山胡柚之乡”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
却不料,“小名气”难抵“大名气”。1995年秋,第五任县委书记钱国女到上海出差,在超市里看到,美国西柚一公斤卖76元,是常山胡柚价格的20多倍。这西柚,外型和肉质与常山胡柚难分高下,但人家有商标,有名气,有龙头企业来经营,效益倍增。
受此启发,常山注册了“天子”牌常山胡柚普通商标和“常山胡柚”证明商标,组织实施常山胡柚系列地方标准,组建常山县胡柚集团公司,把它作为带动农民发展胡柚的农业龙头企业。
品牌效应在当年就显现出来,常山胡柚成为国内市场唯一不掉价的水果。仅价格攀升一项,果农就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