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镇桶溪村人多地少,这里的群众就开动脑筋,搞农副产品加工,做起了小本生意。多年下来,把小产业与大市场进行对接, 闯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路。
苦荞粑——健康食品。村民龙学先所生产的苦荞粑定点销到距村里4公里的印江县城的几家酒店。从每年端午节至11月初,足足4个月,每天都要销 售荞粑70公斤左右。龙学先说:“每公斤荞粑市价不会少于6元,除尽成本后,每公斤荞粑纯利润2.4元以上,4个月纯收入2万元吧。”
据了解,该村长期做荞粑生意的农户有30多户,每天有1000公斤荞粑出村销售,按照4个月计算,该村年销售荞粑120吨,创产值72万元, 实现纯收入30万元左右。
脆焦红薯丝走向大市场。脆焦红薯丝是该村又一农副食品,仍属小产业。该村242户农户中,有70%以上的农户从事脆焦红薯丝加工和销售。脆焦 红薯丝加工的时间正好与荞粑生产时间错开,脆焦红薯丝一般要进入11月份才开始加工。
脆焦红薯丝在本地销售每公斤价额5元左右;但销售到贵阳、广东等地,每公斤脆焦红薯丝要卖到8元左右。该村年加工脆焦红薯丝1000公斤以上 的农户有20多户,年加工500公斤100多户,全村年生产加工脆焦红薯丝100吨以上,销售到贵阳、广东等外地的脆焦红薯丝大概8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 入70万元以上,纯收入4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