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山在大棚里检查三七苗长势
今年8月,50岁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邓德山终于卖出了他的第一批三七,几十公斤很快脱销。包括四川大英、蓬溪、阆中、绵竹在内的10个基地,邓德山还种植了500多亩三七,这是四川目前仅有的三七产地。
5年前,邓德山卖掉昆明的四套房产,回到遂宁大英的老家种三七,他要把自己的科研论证付诸实践,很多朋友觉得不可思议,“那是绝无可能的”,包括老家的村民,都以为他种的2亩试验田,就是“告老还乡”搞的“耍玩意”。
三七,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过去几百年,三七种植一直在广西、云南。四川省农业厅专家证实,在此之前,四川丘陵地带还没有成功种植三七(成规模、具备药用价值)的记录。
目前,川内多地都在积极接洽邓德山,一家药材上市公司已经跟踪这个项目三年了。三七市场巨大,光种植环节的年产值就超过200亿元,在邓德山看来,四川作为三七的新产区,必将带来产业变局。
博士创业
卖掉4套房回乡种三七
邓德山出生在青海,父母是支边老干部,退休后回到遂宁大英的老家居住,邓德山也跟着父母在大英住了多年,“现在父母也葬在这里”。
邓德山博士攻读名贵中药材,博士后又专攻三七,随后在云南知名药企做药材技术总监,多年过来,他一直在与三七打交道,并在三七种植上不断有技术突破,他一直在想,离开云南,三七是不是也能种植,他做了相应的科研论证。
2011年底的时候,邓德山开始筹划回乡做自己的试验了,他迫不及待地把昆明的4套房子全卖了,然后揣着200万卖房子的钱回了大英县蓬莱镇七桥村的老家,租了2亩地开始了自己的三七种植试验。
他业内的朋友并不看好这个项目,认为必将以失败收场,他去游说企业投资,那些曾经熟络的企业也没有一家出手。老家周围村民也以为他是“告老还乡”“搞的耍玩意”。事实上,邓德山自己心里也没底,科研论证只是理论上可行,三七本来就娇贵,而在四川种植,气候、海拔、土壤、水质,包括病虫害等都与云南完全不同。
直到现在,邓德山依然觉得,早知道这么艰难,他就不会搞这个项目了,他的两百万并没有坚持多久就用完了,而第一年种的苗圃一棵都没有存活,2亩试验田里直接播种的三七他每天经管,关注所有生长记录和环境参数,最后艰难存活下来,2013年,他又在七桥村租地5亩,增加样本,继续研究试验参数。
到2015年的时候,邓德山在四川种植的三七技术逐渐成熟,2016年,很多获悉这个项目的人开始投资与他一起种三七了,并从大英,逐渐扩展到了阆中、蓬溪、绵竹多地,总共10个种植基地,面积超过了500亩。
三七北移
四川丘陵地带首次种植成功
三七从下种到成熟,需要三年。
2016年夏天,邓德山终于挖了几十公斤的三七,这是他在七桥村的试验田里种出来的,今年8月份,他晒干开售,1000元到1500元一公斤,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前不久,邓德山看到网上还有人在兜售三七,标注产地四川,他有些生气,自己才刚刚开始种,就有人“砸牌子”了。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四川种的三七,只有我这里有,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有的。”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国锦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根据检测结果,四川中东部地区种植的三七是符合药用价值的。国锦琳介绍,三七最早发现于广西,在清代及近代扩散到云南,目前云南三七种植规模很大,超过60万亩,产值超过200亿元,超过了四川所有中药材的产值。四川攀枝花地区有过少量种植,但后来也没有持续,在此之前,四川丘陵地带还没有发现可以种三七。
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厅也得到证实,四川丘陵地带此前没有成规模种植三七成功的记录,相关业务专家李涛介绍,更重要的是种出的三七,有符合要求的药用价值。
邓德山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云南三七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之间,北回归线附近。甚至在云南某大型三七种植基地的官网上,其介绍的生长条件更为苛刻,“三七分布范围仅局限于中国西南海拔1500米~1800米”。
邓德山不仅把三七种植下移到了海拔200米~600米的浅丘陵地带,还北移了数百公里至四川中东部地区。邓德山介绍,他在四川种植的三七,时间卡得很准,11月20日点种,3月1日出苗,5月20日叶子展开,6月20日长花,12月10日倒苗,倒苗的时间与云南差不多,但之前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比云南要早。
邓德山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些种植上的参数,都是不断试验得出的结果。
规模发展
最快还要3~5年才能成规模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药材专家田孟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三七种植具有连作障碍,只有游耕种植,连作的话会产量很低,病虫害严重,三七在云南文山种植规模很大,但随着种植时限的延长,土地就越来越稀缺。他对邓德山的项目也有所了解,“目前四川成规模种植三七的确实只有遂宁大英这边,从生物学上讲,他的三七种植是成功的”。
邓德山介绍,目前四川三七种植成本在2.5万元每亩,产量在200公斤每亩,其成本比在云南低很多,一是因为四川浅丘陵地带的机械化作业更方便,二是土地成本会低很多,包括租赁价格和土地整理。
云南人赵家华2013年就跟着邓德山来到了大英,跟他一起从云南过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他们目前分别在绵竹和大英的基地担任技术指导,赵家华自己也投资种了20多亩三七。曾经做工程的陈锐,两年前也加入了邓德山的队伍,跟着学习种三七。
也有资本嗅到了这个项目,一家川内的药材上市公司,2014年开始跟踪关注,“一开始派技术员来看,后来是企业主管,再到企业老总来”,邓德山说,这家企业越来越重视他的项目,正积极洽谈规模化种植的合作。
目前,阆中、蓬溪、绵竹,也分别有邓德山的基地,加起来总共超过500亩。当地1212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都想把这个项目落地生根,做成规模。大英县甚至已经做好了“三到五年规划”,要把三七做成全县支柱产业,10年内将大英建成中国西部“三七”产业基地。大英县农办主任李小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对于邓德山的三七项目,大英县正在积极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国锦琳介绍,一旦四川这边产业规模发展起来,必然会对云南三七的产业布局和市场行情带来影响,但短期内这种影响还无法显现出来,“也许三到五年,也许五到十年,四川的三七产业可能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