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中对刚收割的芦笋进行初加工。
李启中,巴中恩阳区众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0年,尝试种植绿芦笋,是当地首批种植专业户,因为技术和管理问题遭遇失败。2014年他从头再来,流转土地150余亩,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2016年,恩阳区举办首届恩阳芦笋节,李启中的芦笋,以优良的品相摘得“芦笋王”桂冠。
5月23日早晨,记者前往恩阳区上八庙镇,“芦笋之乡”的广告牌十分醒目。经过头天晚上的大雨洗礼,田间地头,半人高的芦笋苗迎风摇曳格外精神。地面上,拇指粗的笋头已长到20多公分,正值收获的最佳时节,李启中和十多位村民忙着挥镰采割。
芦笋铺出致富路
恩阳区有种植芦笋的传统。李启中幼年时,就迷恋上了芦笋脆嫩的口感和特殊的清香味。2010年,李启中试着种植芦笋,却以失败告终,忙活三年几乎颗粒无收。后来他才弄明白,芦笋有白、绿之分,二者技术和管理有差别。
经历这次失败,李启中到湖南学习,湖南的专家也来恩阳授课。2014年,李启中决定从头再来,他在自家房前屋后全部种上芦笋,后来又陆续流转土地150余亩,带领9户村民,成立众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
就在李启中田间忙活时,公路边已陆续停了好几辆三轮车,他们都是城里来的收购商。
新鲜采割的芦笋,断面上还流着汁液,几位商户就过来争抢。“别急、别急,明天再来嘛。”李启中不停劝解。中午11点,李启中又接到一位上海客户的电话,对方开口就要200斤,但货已卖断了,他在电话里连连道歉,并表示第二天一定想办法。
芦笋作为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的绿色食品,口感脆嫩,可生吃或炖炒,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追捧。李启中经常面对客户争抢的窘境,“没办法,有时候还得罪人”
芦笋产业大发展
“一亩地可收获1600斤左右,保守估计收入8000元,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的农作物。”李启中算了一笔账。他的成功,在村里产生了示范效应,当地百姓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加入合作社,那些撂荒多年的土地,全都种上了芦笋。
从登文村、上八庙镇,再到恩阳全境,芦笋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一根小小的芦笋,已成长为恩阳区的农业主导产业。2017年,恩阳区计划新植芦笋5万亩,最终形成10万亩的种植规模。有嗅觉灵敏的企业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机,抢滩恩阳从事芦笋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