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吃螃蟹” 彭州农民再次住进小洋楼
地震中失去家园的高玉华通过土地流转走出困境,走上致富路
●第一次“吃螃蟹”
2008年底,彭州鹿鸣荷畔的皇城、鹿坪、滴水3个村相继成立了土地银行,村民高玉华将6亩土地存了进去,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也正是在这一年,土地银行成为土地流转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第二次“吃螃蟹”
今年8月1日,鹿鸣荷畔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滴水村正式挂牌,成为成都地区首家以土地入股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合作社。高玉华带着30亩土地又一次吃螃蟹,目标定在每年15万
3年前的5月12日,当高玉华和家人跑往山下避震时。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住进175平方米的小洋楼,还会两次走进改革的前沿。在煤矿里打了半辈子工,居然能靠着荒山上的土地,成为种植大户,走上致富的道路。
回忆
挖煤十几年 心血成废墟
“那座房子是我下井挖煤赚回来的,地震的时候住进去才5年。”谈起三年前那场地震,高玉华还在叹息。
2003年,靠挖煤十多年的积蓄,高玉华在公路边盖起了一栋两层小洋楼。一家5口都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这种状态只维持了5年,就被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塌了,没人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他所在的鹿坪村,98%的房屋完全倒塌,剩下的2%也成为了危房。
高玉华一家从废墟里没有找出什么值钱的东西,而镇上的煤矿在几年前就全部关闭了,要想挖煤赚钱也已经不可能了。
机遇
存入6亩土地 领利息渡难关
就在惆怅时,2008年底,地处鹿鸣荷畔的皇城村、滴水村和鹿坪村相继成立了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这种叫做土地银行的运作模式,高玉华也是第一次听说――村民只要把自己的小块土地定期存入合作社,就可以领到利息,并得到少量分红。这些土地经过合作社整合打包后,再贷给其他土地需求者(种植大户、农业投资公司)。
“我把6亩多土地存进去,让一家重庆的公司种植金银花。”当时鹿鸣荷畔的居民,刚刚经历了地震,根本无暇照管土地。高玉华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重庆的这家公司以每亩地每年240元的价格,租用了高家的6亩土地。高玉华靠着给公司打工,和年底分红,得到了7000多元,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2009年,高玉华联合20多家农户,搞了乡村旅游客店,又开始大范围种植莲藕。因为有了土地银行,一些有富余劳动力的人家,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开始外出打工,鹿鸣荷畔的居民们逐渐走出地震带来的困境。
也正是在这一年,土地银行在媒体上得到了大量的宣传,成为土地流转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而高玉华也作为村民代表,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危机
农作物没人管 收入没增加
2010年,就在土地银行顺利开展的时候,像高玉华这样最先投入的村民,却明显感到了危机。
“存进去的土地,每年收入都没增加,愿意帮公司干活的也只剩下老年人了。”原来,当时存入土地的时候,很多村民签订的协议都长达十年之久。每亩每年240元的收入,渐渐达不到村民们的心理预期了。
“那些地里的东西和我们没什么关系,除了公司出钱的时候,谁都不愿去打理。”高玉华说,虽然村民们可以从存入的土地里拿到固定的利息,也可以去地里干活赚钱,但地里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平时也就没人愿意去照管。
而在滴水村,“没有一亩地存进合作社,这么大的前期成本,合作社承受不起,也没有任何一家外来公司愿意承担。”村主任张兴良说,这里的土地面积有17000多亩,如果全部存进合作社,仅利息一项就高达500多万元。加上这里地处深丘,村民们大多以种药材为生,外来的公司要想贷出土地,每亩地至少要赔偿3000元。面对前期的巨大成本,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入驻。
新路
利润五五分 要拿土地入股
这时,一些原本将土地存入银行的农户,开始要求合作社和公司增加每亩土地的利息。公司当然不愿意:成本都还没完全收回来,不可能有额外的投入。
2010年末,滴水村村主任张兴良、村支书陈坤找到高玉华和另外几个最先加入土地银行的农户。“我们有了个土地入股的想法,让种在地里的东西重新变回农民自己的。”陈坤说。
有了这个想法,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一些愿意加入的外村村民也加入了进来。开了十几次的大会,终于有了初步的方案,由金银花公司提供种苗,农户以土地入股,种苗自己管理。等到花开时,交到公司的加工厂统一加工,运输、销售。所得利润的5成由入股农民集体分享,合作社按照每家农户入股的土地面积和产量,给村民分红。
这个建议,刚一拿到公司,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张兴良给公司老总算了一笔账,按照以前的模式,每亩地的金银花从除草、施肥、打药、到摘花、看护、清颜都要公司自己请人出钱,成本要全部承担。但土地入股后,这些工作农民自己就干完了,无论当年市场如何,农户和公司都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反复协商了半年后,一套土地入股的方案终于确定了下来。
再吃螃蟹
30亩地入股 预计3年后丰产
“一年的利润,公司占50%,入股农户占50%,给农户的这一半中,40%按照产量分红,8%作为风险金,在金银花市场不佳的时候,按照入股土地面积给予农民补贴;剩下的2%作为合作社的日常运营的开支。”今年8月1日,鹿鸣荷畔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滴水村正式挂牌,成为成都地区首家以土地入股形式,实现土地流转的合作社。
高玉华一家用30亩土地入股,率先成为金银花的种植大户。从今年初,土地股份制试点开始,村民们作息时间明显发生了变化。在除草期,高玉华每天早上6点起床,就上山了,一直要干到傍晚7点才回家吃饭。滴水村土地入股的村民,也一下子增加到了67户,土地达到了300多亩。
“这一次我又是第一批。”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他加入土地银行的6亩地,加上给公司打工,利息,每亩地一年只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他以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可以有5000元。3年后这一批30亩种苗就能开花,进入丰产期,到时候他每年的收入能够达到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