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群众致富增收新途径传承发展民间文化

发布时间:2010-04-15  来源:白手创业网
摘要: 在排列整齐的车间绣图架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的藏族姑娘卓玛吉与其他绣女飞针走线,用灵动的双手绣制着精巧考究的传统藏绣作品。

 在排列整齐的车间绣图架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的藏族姑娘卓玛吉与其他绣女飞针走线,用灵动的双手绣制着精巧考究的传统藏绣作品。经过政府“阳光工程”的免费培训,卓玛吉如今已成为一名技法熟练的绣女,每月的收入接近千元。

  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南藏绣文化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下,已成为当地藏族农牧民尤其是藏族妇女文化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贵南县从事传统藏绣制作的藏族绣女多达600名。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乡的一家艺术画院,32岁的藏族青年叶群塔贤正带着30多名学徒创作几件反映藏乡风情的石雕作品。作为当地有名的民间牧民绘画雕刻艺人,叶群塔贤的绘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各地的展览会,作品身价少则几千元,多则五、六万元,成为靠石雕、绘画艺术传播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增加收入的致富能手。

  “当地政府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希望我把石雕工艺作为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现在我已经扩大了加工规模,办了工艺美术厂。”叶群塔贤告诉记者说。

  在有着“热贡艺术之乡”称誉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扶持和传承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在当地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了热贡艺术课程,使学生们能从专业老师那里学习到系统的唐卡、堆绣技艺。

  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的藏族老人西合多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今年64岁的他仍在坚持作画。“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在我们这里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村上的农民画师依靠智慧和双手,绘制了大量的唐卡、堆绣、壁画等作品,同时也绘出了幸福生活。”在西合多老人的家乡,一些画师的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清亮的歌声,飞舞的彩袖,能歌善舞成为藏乡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亮点。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歌舞技能培训点,沙沟乡石乃亥村的藏族牧民教练才让加正带着十几名新学员练习传统歌舞。“我们这里的藏族学员都有歌舞的基础,一般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实习,就可以随团到外地演出,让更多的人感受原生态的藏族民间文化艺术。”

  贵南县藏族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索南卓玛介绍说,贵南县近年来深入挖掘开发当地藏族民间文化艺术,通过国家“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开展歌舞技能培训等活动,扶持发展农牧区特色歌舞经济,创出一条特色文化增收致富之路。自1993年以来,当地的石乃亥民间艺术团培养了近千名民族文艺人才,走出高原藏乡,在全国各地演出9万余场,演出内容有藏族服饰、宫廷乐舞、传统藏戏、民间歌舞等。

  圣歌妙舞,藏乡绘画,精巧石雕,多姿多彩的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在青海藏区得以传承、弘扬和发展。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贤安介绍说,近年来青海省在藏区重点发展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推动藏族民间文化艺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成为藏族农牧民文化增收的致富之路。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