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郑云涛:吃苦吃出来的财富《致富经》(2)

发布时间:2015-11-25  来源:央视网
摘要:即食海参很难做,只有火候恰到好处才行。火候大了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火候小了,加工出来的就是另外一种样子。 郑云涛:(这个)火候就小,时间太短,一般人都就咬不动。像嚼橡那种感觉的。更别说吸收了。肯定是

  即食海参很难做,只有火候恰到好处才行。火候大了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火候小了,加工出来的就是另外一种样子。

  郑云涛:(这个)火候就小,时间太短,一般人都就咬不动。像嚼橡那种感觉的。更别说吸收了。肯定是吸收不了。这个是标准产品,它的火候恰到好处,Q弹,我手这么按都没事。这个摔不碎。你看它蹦那么高都没事,而且都弹起来了。

  合格的即食海参,不但口感好,而且容易消化吸收。要生产出合格的即食海参,看火候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活。郑云涛请教加工海参的老师傅,掌握了加工方法。然而实施起来必须要小心,一不小心就又会煮坏了。所以郑云涛每天都盯着看。从开肠破肚,到下锅煮,到盐渍,到泡发,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一一把关,一盯就是24小时。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发现,郑云涛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

  在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郑云涛都会把海参拿出来弹一弹。这几乎成了他一进加工厂就会做的动作。

  郑云涛:这是我把握质量的一个(方法),主要从弹力看这个海参的硬度,这个火候是否能到,不能超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时间都要弹一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弹一下。这个海参加工就是一个细心活,必须要盯着看才可以,才能保证它的质量。

  郑云涛就是这样,在海参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层层把关,保证了即食海参的质量。靠着品质,2009年他的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

  然而就在他生意步入正轨的时候,郑云涛却放着已经做好的品牌不做了。原来郑云涛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这里是大连的黄河路,被称为海参一条街,当年兴盛的时候,以这条街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海参专卖店大大小小将近有上千家,海参品牌也有上千种。要想在这上千个品牌中,突出重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郑云涛:卖每一单的话,利润是有,但是你量起不来是不行的,量要起来的话,需要你的营销团队,需要有线下店,需要投广告,这块投入挺大的。像某品牌一砸都好几个亿,我们听了的话,就是望洋兴叹那种感觉,所以说,我觉得在这块的话我觉得我不太行,所以说我就不做这块了。

  之前做高端市场的时候,郑云涛都是花钱买别人的活海参,质量不好把控。与其砸钱做这种自己把控不了的生意,还不如自己承包海域从源头做起。

  2010年,郑云涛花了1000多万,在长海县承包了这片1000亩的海域。他对海域的选择也是花了一番心思。海参极其娇贵,海水盐度的浓淡都会让海参化皮。为了让我们直观的看到海参化皮,郑云涛做了个实验。

  郑云涛:现在用盐让它化一下皮试试。遇油、遇盐情况下都容易化皮。再就是水浅,太阳光照射太厉害了容易化皮。化皮,皮肤腐烂,腐烂完以后,呈一个,像鼻涕状的。

  几个小时后,海参化成了一层皮,像黏黏的鼻涕。如果在养殖过程中,海参出现化皮的现象,就会死掉。只有海水达到7、8米深的时候,海参才不会化皮。除了在海域上把关外,他还严格控制捕捞海参的大小。海参刚捕上来,郑云涛就让工人们,挑选了一些海参又扔回到了海里。

  郑云涛:这也得是七年的海参,打捞的都是五年以上的,小的话,我们都扔回去。从外观上基本能看出来,长得大小。个头上也能看出来。小的和他差三分之一。

  记者:这个得有几年?

  郑云涛:这个就三年左右。

  记者:三年左右,那像这么大的就得放回去了。

  郑云涛:对,就扔到海里,继续叫它长。

  通过捕大留小的方式,郑云涛准备卖到市场上的海参,都是五年以上的。那么,下一步他要怎么卖呢?

  郑云涛的海参还没等卖出去,身边朋友却对他有了这样的评价。

  曹辉:魔怔了,绝对是魔怔了。我们不可理喻,我们认为他,你这个行业,你本身生活刚要改善,一下子又给自己背了那么多的包袱,我觉得太累了。

  崔志鹏:有家有业的,你不能坐吃山空啊。而且融资这不是一下谈下来的。你得保持盈利。有一些增长的东西。

  原来,2010年的时候,郑云涛看着身边做团购的朋友发了财。和朋友们一讨论,他觉得做互联网很刺激。

  郑云涛: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面探讨的全是这种,团购,这个拿到什么什么融资,这种刺激,一拿都是几千万这种刺激,就觉得这个梦来得太突然了。所以说我们要抓住这个,件事去做。

  在互联网上销售肯定比传统销售模式的市场空间大。他要做一个专门的海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销售世界海鲜。做推广,打广告,前前后后投进去了1000多万。那段时间郑云涛天天盯着电脑屏幕看,可点击量少得可怜。最少的一天,只有二十几个人次。郑云涛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转变了思路。郑云涛先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上开网店,做销售。再把消费者引流到自己的平台上去。这时,郑云涛在互联网上做销售,除了主打的即食海参外,他还把产品扩展到世界海鲜:大龙虾、大螃蟹、皮皮虾等。

  郑云涛:这个是攻击我。这个是三斤的波士顿龙虾。

  记者:这个三斤,这个龙虾今天要发到哪儿?

  郑云涛:这个发到是湖南。

  记者:这么远的距离能保活吗?

  郑云涛:必须保活,百分之百保活,龙虾。

  运输大龙虾、即食海参、各种冻品,都不是难点。最难的就是运输皮皮虾。2013年,国内做生鲜的商户,没有几个敢卖皮皮虾。他永远都忘不了,他做的第一笔皮皮虾的订单。当时有一个福建客户下了一笔一斤的皮皮虾订单。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一笔订单总共发了6次,折腾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让他练就了一个本事。

  为了这笔订单,郑云涛凌晨3点钟就到大连湾水产市场上去采购。皮皮虾是最难运输的海鲜,一般从海里打捞出来,如果没有打氧,半天就会死亡。如果一只皮皮虾在运输途中死了,发生腐烂,就会让整锅的皮皮虾煮出来都有一股胺味。当时,他就像今天这样专门挑既有活力,又肥的皮皮虾买。

郑云涛:吃苦吃出来的财富《致富经》5

  郑云涛:皮皮虾拿出来以后,捏一捏,看它的肚子硬不硬。硬的话就是比较肥。这个皮皮虾就是挺肥的。一捏你看挺硬的。夹手,你看,这就是活的。非常有劲,就是新鲜度比较高。

  记者:要是没劲它肯定就夹不住了。

  郑云涛:对,就夹不住,掉下来了。

  为了能保证皮皮虾的鲜活度,郑云涛下足了功夫。光冰袋就放了6包。然而送到客户手里的时候,皮皮虾却全臭了。

  郑云涛:到了以后,顾客打开箱子,就是有臭味了,而且皮皮虾变红了。红了就是说皮皮虾坏了。腐烂了,腐烂了就会发红。

  这让郑云涛的拗劲上来了,越是运不成,他就越要想办法解决。只要送到客户手上的时候,皮皮虾没有腐烂发臭,只要有几只皮皮虾是活的,就算好的了。然而郑云涛却要让皮皮虾的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郑云涛:我的要求就是极致。这个极致是你的产品要极致,你的用户体验也要极致,包括我们运营团队,服务也要极致。出现问题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提高,我们对每一次问题,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改进,我们去完善。

  既然运输的时间是不能改变的,他就在包装材料上做各种改进。甚至请教了专家,试着用木屑来运皮皮虾。

  郑云涛:这个木屑,一个可以保湿。另外一个可以减震。冰块起到一个制冷作用。皮皮虾放在这里以后,暂时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不但改进包装材料,郑云涛还会再包一个一模一样的包裹,放在太阳下面做实验。

  郑云涛:用户打开这个包裹的时候,我们也打开包裹。看一下这个,我们测试的结果和用户收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郑云涛:这样做也是对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能对下一次改进皮皮虾的发货,让它保活这块,我们有个参考。一次比一次改进。

  每一次郑云涛都想尽办法改进打包的方式。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到第五次的时候,这一斤皮皮虾已经有百分之三十都是活的,而且没有一只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臭。郑云涛觉得还是不行。他一定要让皮皮虾的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一次,他改进了冰袋。在冰袋里增加了冷凝剂的剂量,是一般冰袋的三倍。

  郑云涛:冷凝剂放在碗里。我把水倒在碗里,看一下这个效果。冻成冰以后它就含住了,它就不化。你看,变成膏体了。

  经过郑云涛改进的冰袋,可以维持24小时不化冻。而且在冰袋的包裹下,冷凝剂不会外泄污染食物。除此之外,郑元涛还在泡沫箱外加了一个隔热的袋子。终于,在第六次的时候,这一斤皮皮虾送到客户手上,有一大半都是活的,终于达到了郑云涛的要求。

  这一笔订单就只有一斤皮皮虾,一斤皮皮虾在网上的售价是78元。从水产批发市场上购买的成本价是35元钱一斤。每次包装的成本就在15元钱左右,再加上运费,基本上就不赚钱。可是他为了这一斤78元钱的皮皮虾,前前后后搭进去了将近10倍的钱。

  赵欣:用老百姓的话说比较二,用东北话说就是比较虎,用大连话说就是比较彪。这么彪,这么二,这么傻的行为,现在来说是非常非常值得的。因为他给企业换来了老百姓的赞。

  正是郑云涛的极致要求,让他赢得了更多的客户。2014年10月,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威力,一天的销售额就有150多万元。

  郑云涛:你在刷新这一秒,订单,原先是50个订单,就是200多个订单,你再一刷新,300个订单,400个订单,就是感觉这个互联网,要快起来它是真快。

  在发货打包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声音不绝于耳。

  撕胶带的声音。

  撕胶带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一种噪音,然而郑云涛却近乎狂热地喜欢这种声音。

  郑云涛:听一种优雅的乐曲一样。撕胶带就证明了我有订单出去,如果是没有胶带声音的话,就证明都在休息,不忙。不忙的话就是没有订单。

  郑云涛通过互联网卖海产品,到2014年,他的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

  郑云涛说他是技术出身,能把产品做好,但是缺乏的是推销的能力。为此,他把自己的股份给割让了出去。让更多有才干的人加入到自己的团队。这样企业才能扬帆起航,走得更远。

  郑云涛:把我的股份割开,让这些有能力,有资源的,包括有实力的人进来。进驻进来。原先成功概率可能就是1%,现在成功概率可能达到99%。

  通过与合伙人联手,现在他的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了10万亩。技术团队、营销团队也日渐壮大。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