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盐都区葛武镇下潘村三组,一畦四面环河的水田里,插秧机经过之处留下簇簇绿苗,33岁的台湾小伙赵辉力站在田埂上看新植的秧苗,这里66亩水田正是赵辉力的有机稻种植基地,这个复旦大学金融系毕业的台湾小伙为何来盐并租地种起了有机稻?
“几年前奶奶生病,家里就有意识地食用有机食品,通过长时间接触,我们觉得有机食品不错,并萌生了租地种植有机稻,推广有机大米的想法。”赵辉力说,台湾耕地少,父母便考虑到大陆来。2006年底,他们在镇江租了150亩耕地,用台湾种子种植有机稻。
然而,对从未耕种过的一家人来说,种地并非易事,有时遇到困难他们就请台湾农会的专家前来指导。“第一年基本没收成,150亩收了不到1000斤,送亲友都没够。”虽然产量低,但赵辉力并不觉得失败,“毕竟以前没种过,况且还是台湾种子用在新的气候环境下,加上两地种植习惯也不一样,能长出来就已成功了。”接下来的两年,有机稻的产量逐步提高,亩产达300斤。2009年,赵辉力带着有机大米,和恒顺香醋一起代表镇江特色农产品多次亮相于各种全国性的展销会,当时有机大米每斤定价20元,但还是吸引了不少人。也正是在那年南京举办的台湾名品展上,盐都区台办的工作人员与赵辉力相逢,得知他的创业梦想后,便邀其来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
2010年冬,赵辉力来盐都考察,与镇江的丘陵地种植成本高、管理难相比,他认为盐城的生态环境更符合有机稻的种植条件,于是决定退掉镇江的承包地,来盐创业。2011年5月,赵辉力在下潘村租地66亩,政府为其修了防渗渠,建了小型抽水站。当年产量就有了突破,亩产600斤,去年又提高到700斤,经相关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食品标准。
田埂上,堆放着一堆堆发酵过的菜籽饼、米皮糠。“这就是肥料,有机稻不施化肥、粪肥。”村民潘金羊是赵辉力雇的“大总管”,平日的田间管理、用工等都由他负责。赵辉力解释,不施粪肥是因为现在的养殖业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动物排泄后施到田里会被水稻吸收,又重新回到餐桌。种植中遇到病虫害,同样不用农药,而是用从植物中提炼的驱虫剂,把虫子驱走。“一种驱虫剂能驱200多种虫,对人体也无害。”每年水稻收割后,赵辉力就让土地休耕,将花草种子播到田里,待来年开花之前再深耕到土中,以增加肥力。
“台湾随处可见的有机食品店在大陆却很少,所以我会坚持下去,让更多人接受有机大米,接受有机理念。”赵辉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