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湖北黄梅县:小宛葡萄盘出千万财富

发布时间:2014-07-14  来源:新农网
摘要:葡萄也讲品牌。超市里散装葡萄上十元一斤,而黄梅县宛习平的小宛葡萄,比超市还要贵出一倍。即便如此,他的1000多亩葡萄还未成熟,就已被预订了过半。

 

湖北黄梅县:小宛葡萄盘出千万财富

  葡萄也讲品牌。超市里散装葡萄上十元一斤,而黄梅县宛习平的小宛葡萄,比超市还要贵出一倍。即便如此,他的1000多亩葡萄还未成熟,就已被预订了过半。

  22年前,这个昔日建筑工地上的小工,搬一天砖赚的钱不够买一斤葡萄。如今,他投资1000多万元在武汉和黄梅种植了两三千亩的葡萄园,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去年他的江夏葡萄园首次挂果后,就引来了航空公司,高铁集团的批量采购,让葡萄登上飞机、坐上高铁外销了。

  第一次受刺激

  搬一天砖不够买一斤葡萄

  “小时候不知道钱是什么样子,因为没用过钱。”宛习平走上创业之路,纯属迫不得已。

  父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脚疾无法下地走路,哥哥是智障,这样的家庭,注定只能由他挑起养家的担子。

  宛习平跨入社会的第一站,是到中国草莓之乡——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打工。上世纪90年代初,年少的他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管吃管住,一天工钱是4元。

  当地居民因种植草莓和葡萄,早就成了当时国内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家家户户都住着三四层的楼房,出行小车代步,手持大哥大的到处都是。

  1992年盛夏的一天,18岁的宛习平被彻底刺激了。

  那天,搬了一天砖头的他,傍晚随工友到附近转悠。看到路边有人挑着一担葡萄在卖,工友凑上前去问价钱。听说要5元钱一斤时,工友掉头就走。背后传来一句奚落:“买不起问个什么价?”

  搬一天砖都不够买一斤葡萄的现实,让宛习平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思考:靠打工一辈子无法出头,养活自己都够呛,更不用说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都靠种两亩地,别人能靠种植致富,我为什么不行?”他在问自己,草莓容易烂,而且老家吃的人少,葡萄虽然也种一些,但是上规模种植的还没有。于是,他果断辞掉工地的工作,“潜伏”进一家葡萄园,当起了种植工人。

  什么时候浇水,巡视果园的频率、时间,病害果的处理方式……“别有用心”的宛习平,留意着同事们的每一个细小举动。

  1994年春,黄梅县独山镇的乡亲们看着宛习平扛着几大袋子树苗回来后,纷纷赶来看热闹。

  得知他要在稻田里种葡萄,大伙都觉得他有毛病,因为葡萄要两到三年才挂果,等于白白损失好几季的庄稼。

  第一次规模种植

  一场大雨3万斤葡萄全烂了

  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宛习平开始干上了,家里的2亩地,成了他创业的首个战场。

  第二年葡萄花繁叶茂,村民们想着他赶上了丰收年,可以赚一笔。宛习平却用一把剪刀将大部分花穗剪去,村民们看不懂,其实这是为了控制产量以增强葡萄品质。

  让大家看不懂的事还有很多。比方说开花时,他一天到晚盯着花朵看;好好的葡萄,他摘下来后埋进土里。其实,这是为了预防灰霉病和炭疽病。一串葡萄只结稀疏几粒,灰霉病就是祸首。炭疽病让葡萄表面长出斑斑点点,不摘掉的话相互接触容易感染……

  精心打理得到回报,这一年,宛习平的葡萄上市,价格比普通货高出不少,但吃过后的人都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宛习平还真有两把刷子,他的葡萄不仅看相好,口感也好。他的名声传开了。

  但他也发现了问题,由于村子离镇中心还有六七里路,交通只能靠摩托车和麻木。很多批发商和市民想去购买,最后又不得不放弃。不解决交通问题恐难有大作为。1997年,宛习平借了16万元,在105国道边上,包下16亩地,做起了规模种植。

  1999年夏,眼看果子成熟,早就找好销路、跟人谈妥价格的宛习平,就等着时机一到采摘交货。宛习平盘算着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欠款还清不说,还能赚不少。

  人算不如天算。采摘前几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等雨停了,发现20%果子出现裂口,他只得忍痛把裂果剪掉。如期交货后,还没等他松口气,客户电话就追了过来,说他的葡萄全部裂口了。宛习平不相信,赶紧跑去一看:一箱箱的果子张牙咧嘴嘲笑着他。

  这是怎么回事?请教专家后,他才知道:由于之前无雨干渴,突然暴雨后,葡萄水分变化太大,皮都裂开了。虽然剪掉了20%,剩下的看起来完整,其实只是发作期推迟了而已。

  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这一年,3万多斤葡萄全烂在了地里。

  靠天收不靠谱。湖北气候梅雨季节雨水多,夏天光照又太强。唯一的办法是学习江浙模式,搞大棚避雨栽培,同时地膜覆盖,微滴灌溉,使全年光照雨水均衡。

  亲友都劝宛习平放弃,他却咬咬牙贷款五六十万元搞起了新型种植,还跑到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学习果树栽培。“如果改行做别的,我赚到的钱会更快更多,但我就是不信邪。”宛习平不甘心。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