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王”陈聚京
拖着长长的尾巴、张牙舞爪的蝎子,在很多人眼里是“老毒物”,在陈聚京的眼中却是“老伙计”。这不仅因为他与蝎子打了26年的交道,而且是因为他摸透了蝎子的习性。
26年来,陈聚京从到山上扒蝎子卖到养蝎子进而深加工,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被当地人称为“蝎子王”。
儿时山上扒蝎子 长大家里养蝎子
今年42岁的陈聚京是鲁山县马楼乡山岔口村村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他经常到山上扒蝎子卖。手拿一个玻璃瓶、两根小棍,见乱石就扒。一只蝎子能卖3至5分钱,陈聚京最多时一天能捉100多只。这在当时农村已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是,扒蝎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挨蝎子蜇是常事。陈聚京说:“被蝎子蜇的滋味真不好受,通常要痛三四个小时,钻心的疼痛让人哭都哭不出来。”
有一次,陈聚京把扒来的蝎子放在瓦罐里,第二天蝎子竟生了几只小蝎子。陈聚京喜出望外,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扒蝎子在家养,收入不是更多吗?
16岁那年,陈聚京辍学回家,专门养蝎子。经历了近10年的痛苦折磨,他终于闯过了饲料、逃跑、病害、敌害等一道道难关,养蝎获得成功。1998年,陈聚京卖蝎得到9000元。此后,陈聚京放开手脚,积极探索养蝎新路子、扩大养蝎规模。他依山建起放养场,尝试露天自然放养蝎子,当年取得成功。露天放养蝎子,当时在全国无先例。
露天放养的蝎子与野生蝎子相比,药用价值不降低,但降低了成本,受到众多养蝎专家的肯定和赞赏。如今,陈聚京的露天养蝎池已发展到现在的120多个,并建起占地两亩多的养蝎大棚,用于生态养蝎,年养活蝎1000多公斤。
单纯卖活蝎利润较低,于是陈聚京把目光投向了蝎子深加工。目前,陈聚京开发出蝎子酒、全蝎产品、蝎毒等产品,年产值700多万元。
陈聚京养蝎三秘诀:坚持、感悟、钻研
说起养蝎子的经验,陈聚京口若悬河:“养蝎子一定要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养蝎子难度很大,最初的近10年他都没挣到钱。村里不少人劝他,养蝎子养不出啥名堂,农民就要老老实实种地。但是,倔强的陈聚京就是不服气,非要养出个“名堂”不可。他在养蝎池里用心地观察、琢磨,用心感悟蝎子的习性,一蹲就是半天。“如果当初听了乡亲们的话,可就没有我的今天。”陈聚京感慨道。
养好蝎子,第二点需要用心感悟。多年来,通过观察和感悟,陈聚京摸清了蝎子的习性:蝎子怕光,喜欢在干燥的地方休息,在潮湿的地方活动,但也要干湿适度。太干了,蝎子会停止发育;太湿了,蝎子就会呼吸困难。
蝎子要生活在小缝隙里面,这样像老鼠这样的敌害就钻不进去。另外,在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蝎子之间会出现集结成团、挤压受伤和相互残杀的现象。这也是蝎子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成活率能达到40%就相当不错了。
“在养蝎池里,我都是替蝎子感受冷暖干湿的。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几乎达到了人蝎合一的程度。”陈聚京得意地说。
当然,光感悟还不行,得根据感悟的情况去钻研,解决养蝎中存在的问题,为蝎子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这是陈聚京成功的第三个秘诀。
养蝎子的难关是蜕皮。蜕皮是蝎子成长中所必须经历的,只有蜕皮才能长大。小蝎子要经历6次蜕皮才能长为成年蝎。蝎子蜕一次皮需要三四个小时,此时如果遭到其他蝎子的袭击,就无法完成蜕皮。只要有一点蜕不干净,蝎子就会死亡。
为解决这一问题,陈聚京先后尝试过用砖、瓦垒窝,后来又创造性地使用鸡蛋托垒窝。用鸡蛋托垒窝好处多多:在凹凹凸凸的鸡蛋槽里,每个蝎子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避免了蝎子间为了争窝而争斗,不仅实现了高密度养殖,而且成活率也高。
发明电子采毒器 每年多挣一百万
蝎毒具有与全蝎一样,具有药用价值。蝎毒怕高温,遇到高温成分就会被完全破坏。此外,蝎毒的采集难度较大,而且量小。因此,许多养殖户一般都放弃了蝎毒的采集。在陈聚京的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经过钻研,2008年,陈聚京发明了全蝎电子采毒器,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采毒时,用一个带有电极的采毒夹夹住蝎子的尾巴,放在装有冰块的冷藏槽里的采集瓶瓶口,然后按一下另一个带有电极的夹子,利用电击的方法采毒。这样不仅操作效率高,而且蝎毒产量大。
据陈聚京介绍,大约600只蝎子能采集1克蝎毒,而且可以多次采集。现在厂里采毒的工人有近30人,平均一人一天能采集蝎毒14克。蝎毒主要卖给了制药厂和科研机构。仅蝎毒一项,每年产值能达到100多万元。
在陈聚京的生产厂区里,工人们正在建设一座厂房。“这是加工车间。”陈聚京说,下一步还要扩大养殖基地,淘汰加工全蝎的恒温干燥箱,全部换成更先进的微波燥仪,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