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出栏肉牛25头,平均900斤/头,按12.5元/斤计算,除去原成本、人工费及其他生产性支出,纯利润就达10万元。预计下半年再出栏30头,全年纯收入22万元。”江口县怒溪镇骆家屯村村民刘建高兴地向笔者算着收入账,“22万元,相当于外出务工5年的所有积蓄。”
被村里人叫着“牛老板”的刘建,当年却是响当当的“穷小子”。“我家祖祖辈辈是庄稼人,因为没钱,又缺劳力,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被迫回家务农或外出谋生。”说到父辈和自己的经历,刘建有点哽咽。
1989年起,刘建在凯里锦屏茶场务工,采茶、剪枝、除草、施肥,茶园管理的每一项他均驾轻就熟。还做过“广漂族”,搞搬运、修楼房、加工钟壳等,粗活重活样样都干。“打一辈子工也只能暂时糊口,照样甩不掉‘穷帽子’。”
2003年,农村各地大兴建筑之风渐长。刘建瞄准商机,用自己多年打拼积攒的钱,回家开起了砖厂,当年便掘到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盈利5万元,“千年咸鱼终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换穷业、挪穷窝,美丽乡村靓起来。有了钱,修建一栋小洋楼,改善人居环境,过上幸福生活并不是件难事。“陆家寨位于怒太公路沿线,直通梵净山景区,如果把寨区房屋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成风格一致的建筑群,不仅能提升乡村面貌,也有益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刘建的话语,充满了利小家顾大家的智慧。2005年8月,陆家寨全体群众集中商议此项提议,得到一致认可。2017年10月12日,笔者来到骆家屯村陆家寨,一眼望去一排干净整洁的房屋鳞次栉比,公路通到屋门前,素净的白墙搭配简约的线条,处处展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雅致。
因肉牛业市场需求大,且长期稳定。2012年,投入资金30万开始肉牛养殖,“哪知,因缺乏养殖技术,管理不当,致多头牛死亡,亏本8万余元。”刘建说,“从哪里踢倒就从哪儿爬起,第二年,我邀请了多位市、县级肉牛养殖专家来基地作技术指导,并与我弟弟刘昌群合伙各贷款15万元继续投入肉牛养殖产业。”
如今,肉牛养殖产业越做越火,村民群众经常来向他求取致富经,他总是热情帮助。今年,脱贫攻坚整县退出在即,刘建被全村群众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督和指导村级扶贫产业的发展,带领更多缺技术、少出路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