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柳江县"种菇大王"夫妻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发布时间:2011-09-16  来源:柳州晚报
摘要: 看到妻子嫁到家里如此憋屈,罗新才心里特别不好受,“不能这样穷一辈子……”读过高中的他头脑灵活,家里人口多,地少,靠种地根本不可能改变现状。曾汉琼的哥哥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菌,效益还不错,比种田强多了。

    他俩的爱情如同蘑菇,播种于青涩少年,懵懵懂懂;却在婚后30年共同种植食用菌的时间里发酵、成长……现在,他们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年种植面积达30000平方米,被誉为“种菇大王”。保守地估算,仅食用菌一项,一年纯收入至少二三十万。他们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种植,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青葱岁月

    读初中时,曾汉琼、罗新才情愫暗生。

    她模样俊俏,活泼可爱;他高大帅气,憨厚淳朴。可是,他家真的太穷了,兄弟姐妹六个吃饭,实在是一贫如洗。当时,因为孩子多,他家是柳江县进德镇三千村猫公山屯最穷的一家。

    “以后怎么过生活?”她的父母担忧。

    “我们有手,将来日子会好起来的。”想不到木讷的他能说出这么灿烂的话。她也根本舍不下他。

    新婚夫妻住的是“半边房”,“他家只有一间房,隔一半出来给我们住。煮饭就在屋子边檐搭个棚子。”

    看到妻子嫁到家里如此憋屈,罗新才心里特别不好受,“不能这样穷一辈子……”读过高中的他头脑灵活,家里人口多,地少,靠种地根本不可能改变现状。曾汉琼的哥哥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菌,效益还不错,比种田强多了。

    “我们也种菌试试吧?”

    “好啊。”夫妇俩一拍即合。

    他们就在自家房子边上搭建一个50平方米的茅棚,开始试种。最初,只种蘑菇,罗新才每天捡牛粪回来做培养基,曾汉琼在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种蘑菇。为了提高种养技能,他们不满足于从别人那里学来的经验,还买了许多关于培养食用菌的书来学习,并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经验+实验=成功。很快,蘑菇为他们带来了财富的同时,更带来了希望——“半边房”变成了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而且是当时村里最新最豪华的“蘑菇楼”。

    今非昔比

    从一穷二白,到今日的“种菇大王”,今非昔比的背后,是他们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尝到种植蘑菇的甜头后,他们开始探索种植其他新品种,近十亩的种植场中按季节种植各种品种,现在种凤尾菇,接下来要种金针菇和木耳,等明年开春时又种草菇、蘑菇,一年四季轮换着种。在他家的种植大棚中,整齐垒放着凤尾菇培养基,凤尾菇从两端蓬勃地生长出来。

    去年,一个朋友看到了种植食用菌广阔的市场前景,欲在越南投资一个大型食用菌种植基地,邀请他们入伙,提供技术支持。虽然最后因为原材料成本太高未能实现,但柳江食用菌已声名远扬至国外的消息令村民们信心大增。

    现在,村民们新盖的“蘑菇楼”一家比一家漂亮,罗新才家的二层小楼被比下去了。他们并不在意,与人合资办的一个门窗加工厂,正在建设中。他们还把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用于种植食用菌。

    这个最穷的人家一跃成为发家致富的榜样。1998年以后,猫公山屯80%以上的村民都种起了食用菌。曾汉琼为他们免费提供种子,义务解答种养知识。柳江县农业局颁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家课堂”就设在他们家。进德镇年种植食用菌14万平方米的规模,仅此一项群众年收入达280多万元,每户仅此一项年收入3至5万元不等。

    2006年,罗新才当选为柳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并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曾汉琼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爱情随着种植蘑菇事业而不断成熟,相濡以沫走过30年,如今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常常有人问他们:你们两个哪个是“种菇大王”?曾汉琼笑着指了一指老公:他是!罗新却说:实际上是她!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