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老树开新枝 广西2010“科技种养大王”的财富故事

发布时间:2011-01-11  来源:广西新闻网
摘要:2011年的广西科技活动周正热热闹闹地举办,2010年广西又有10位科技种养大王诞生。他们靠着新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种养模式,不但自己致了富,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农户。或许,他们的故事能给千千万万的养殖户、种植户们一些启发。 出奇制胜: 背井离乡四年 换回

  2011年的广西科技活动周正热热闹闹地举办,2010年广西又有10位“科技种养大王”诞生。他们靠着新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种养模式,不但自己致了富,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农户。或许,他们的故事能给千千万万的养殖户、种植户们一些启发。

  出奇制胜:

  背井离乡四年

  换回“活竹取汁”

  1月8日,在广西展览馆内,第20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科普长廊内,一台电视机正反复播放着从活的竹子内取汁的视频。视频是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频道拍摄的,“活竹取汁”的故事正发生在广西的贵港。利用这种汁液,贵港市的邓天华已经开发出竹汁饮料上市销售。

  10日,记者采访了邓天华,了解到他利用活体竹取汁的曲折历程以及创业的艰辛。

  起初,邓天华按老传统种竹子:卖竹笋和竹子。但2001年6月,他偶然得知了活体竹取汁的技术,于是费尽周折找到了发明这一技术的农业部高级工程师王贞良教授,但王教授提出的200万元高额专利转让费却让他望而却步。他到北京王教授身边无偿地工作了四年,整理材料、联系厂家,终于打动了王教授。 2004年10月,王贞良同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他共同开发竹汁饮料。于是,他们注册成立了广西贵港市龙腾竹汁饮料厂,开始依靠竹子办饮料企业。

  经过不断攻克技术难关,2006年初,邓天华投资400万元,购置了高科技设备,形成了年产竹汁1万吨的生产规模。如今,邓天华在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柳州市等地扩建厂房和基地,目前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多家公司协商合作事宜,通过技术输出打响竹汁饮料的品牌。

  老树新枝:

  仔猪“母子分离”

  避免染上疾病

  另辟蹊径固然是出奇制胜的法宝,但另一位“科技种养大王”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是在传统的养猪业,通过创新也能取得非同一般的成绩。

  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青草村广西五祥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黄祥,就把多项高新技术带进了他的养猪场,不但节约了养殖成本,而且提升了生猪品质。10日,黄祥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养猪场目前正采用的几项技术。

  在饲养过程中,仔猪断奶后,黄祥立即把它们拉到距离母猪3公里以上的地方饲养,让它们“母子分离”。原来,黄祥发现仔猪断奶一段时间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通过不断查阅国内外养殖方面的资料,他得知,在没有母乳提升免疫力后,来自母猪体内的一些常规病菌也容易让仔猪染病,母子分离饲养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由于南方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生猪在热天生长速度放缓。于是,黄祥便买来设备,抽取地下水在猪舍内形成水帘,并在猪舍内安放抽风机,不断抽走热空气,给猪舍降温。

  黄祥还在猪舍内设置了通过环控器自动调节的“空调”,通过监测猪舍空气湿度、温度,能自动启动水帘设备等,将各项数据调节到令生猪感到舒适的状态,并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

  成功关键:

  “大王”无偿传授技术

  带动农民“抱团”致富

  采访中,记者原以为这些新技术、新品种是“大王”们的制胜法宝,轻易不会示人,不料他们却大方介绍成功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也会主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原来,他们早已发现,只有将粗放式的传统种养方法变得精细、科学,才能扩大规模;只有扩大了规模,才能不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

  南宁市的养殖户蒙瑞菊起初是养殖药用虫类,可她发现药用虫类经济价值单一,便到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考察,在原饲养地鳖虫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黑豚养殖项目。黑豚兼具食用药用价值,皮毛还可以深加工,开发潜力巨大,但黑豚饲养也面临一大难题,那就是饲料难采集,一个人只能饲养一两千头。为此,她将技术无偿传授给周边农户,共带动了4000多户农户养殖,形成了91万头黑豚的养殖规模。

  在养殖初期,黑豚主要是销售给酒店,由于农户养殖秩序比较乱,酒店收购常常压低价格。随后,蒙瑞菊又组织成立了横县黑豚养殖协会,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避免了小养殖户养殖新品种却赚不到钱的局面。为了减少对经销商的依赖,蒙瑞菊还在南宁西津村搞了黑豚示范基地,不但销售黑豚,而且还自己做黑豚饮食加工。

  传统蘑菇种植只能在冬季种一茬,其他季节市场蘑菇供应很少。为了弥补这一市场空白,南宁市的蘑菇种植大王郑开辉在横县六景工业园区内办了个蘑菇养殖厂,从美国引进了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一年可栽培4茬蘑菇,每平方米年产鲜菇100公斤,比传统生产蘑菇技术年增产80公斤。

  10日,自治区科技厅一位工作人员说,每年评选的广西“科技种养大王”,都是由各地选送的种养高手,经过比较,这些“大王”们采用的技术均处在行业前列,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正是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大王”们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明显高过散兵游勇式的单打独斗,对广大种植户、养殖户不失为有益的参考。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