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龙江畔,有一片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即将收获的冬播马铃薯郁郁葱葱,显得生机勃勃。 5·12地震后,由于受地震的影响,武都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地震后为了加速提高农民的收入,当地政府将武都区角弓镇白草村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变当地村民的种植观念,由原来的一年两种的种植方式,转换成一年三种的种植方式,使农民的每亩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当日记者驱车306公里,来到了武都区角弓镇白草沟村的千亩冬播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一片1080 亩的土地上,全部种植着马铃薯,劳作的农民脸上露出即将收获的笑容。白草沟村村书记罗建军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只是武都区角弓镇千亩冬播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一个点,角弓镇共有枸林坪、角弓街、百草沟、白草坝、高坪等5个村的示范基地,总耕地面积2700亩。罗书记说,这里的农业种植以前都是传统农业栽培模式以水稻、油菜为主,一年种植两茬,亩收入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慢。5·12地震发生后,村民的亩产收入大大降低。在进行灾后重建中,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当地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广泛动员区域内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以推广冬播马铃薯为切入点,将一年两茬变为一年三茬,每年冬至后播种马铃薯,第二年5月就可收获。然后种植玉米,8月份玉米成熟后可继续种植大白菜,一直到冬至前。据统计,通过这种种植模式,亩收入可达到12000元左右。在实施过程中,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发动群众,集中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解除了群众的疑虑和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还出台相应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即农民每种植1亩冬播马铃薯政府统一补助300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冬播马铃薯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仅白草沟村就种植单膜冬播马铃薯1080亩,预计冬播马铃薯亩产量可达5000斤,总产量可达216万公斤,亩产值达 6000元,总产值可达648万元,人均纯收入可增加540元。
为了能让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很快销售出去,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派出一些村干部到兰州、青海推广冬播马铃薯,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和农副产品公司达成了意向协议。据了解,武都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使整个角弓坝乃至白龙江沿岸全部退出粮食作物种植,实现冬播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全覆盖,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