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灵山5万亩核桃基地套种全膜玉米)
今年以来,清水县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工作“1334”整体战略(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目标,夯实科学规划、基层组织、新型农民三大保障,推进基础设施、农民住房、特色品牌三大建设,做强林果、畜牧、蔬菜、劳务四大优势产业,推动农村发展整体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西灵山5万亩优质干鲜果示范区等58个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工程,精心打造林果、畜牧、经作和劳务四把农业产业化建设“金钥匙”,
林果产业迅速壮大。坚持把林果业放在全县四大优势产业的首要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西灵山流域、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三湾梁流域、铁炉梁流域、水清梁流域等6个5万亩以优质核桃为主的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干鲜果示范区建设工程,整山系、整流域、高标准建成了西灵山、石沟河流域、响水河流域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白沙赵沟流域5000亩示范基地、丰望后尧湾等18个千亩以上优质干鲜果示范基地,共新建干鲜果基地66205亩,止目前,全县保存干鲜果基地42.85万亩,为实现“人均两亩园、收入上万元”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畜牧养殖上等达标。全力推进肉牛大县、土鸡大县建设,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414.96万头(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7个,累计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15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累计达189个,新发展养殖专业村5个,累计达116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0户,累计达13663户,畜牧业产值、人均牧业纯收入分别达5.24亿元和1245元。嘉泰牧业、宇新牧业、万头能繁母牛基地等3个市级畜牧科学发展示范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种植紫花苜蓿3.8万亩,发放能繁母牛补贴202.7万元,新建秸秆养畜示范点5个,累计达49个,新增能繁母牛1.55万头,新改建标准化黄牛冻配点4个。新发展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累计免疫各类畜禽577.3万头(只),“清水粉壳蛋”顺利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畜牧产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泰山庙塬高原夏菜)
经作产业提质增效。按照“抓基地求发展,抓营销促效益”的思路,以城郊5个千亩菜篮子示范基地为抓手,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创办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永清镇温沟、红堡安坪、余川、黄门台子、白沙马沟至桑园5个千亩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完成蔬菜种植10.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0.33万亩,新建塑料大棚1200亩2000座,新建日光温室100亩,种植早熟马铃薯3.5万亩,建成温沟蔬菜新品种展示园一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全年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25.1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1.56万亩,全膜无公害脱毒马铃薯3.54万亩,带动全县完成脱毒马铃薯13.4万亩,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10.05万亩,完成秋铺膜10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主打无公害半夏品牌,在永清、白沙、红堡川塬区完成小拱棚半夏种植2万亩。加大农产品认证工作,完成辣椒绿色食品认证5000亩,申报菜豆、长豇豆2个无公害蔬菜认证。
劳务产业快速发展。以提高劳务输转质量为动力,以培育新时期高素质农民为目标,按照宣传、培训、输转、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狠抓基础管理、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等工作,促使全县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体力劳作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全年共输转劳务人员6.8万人,完成技能培训9140人,创劳务收入8.5亿元,劳务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2014年,清水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实施“4116”增粮增收富民工程(即打造10万亩林果基地、10万亩全膜玉米、10万亩经作产业、10万亩马铃薯种植等4个10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示范点,新增肉牛1万头,输转劳务6万人),以25万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为重点,完成粮食播种总面积62万亩,确保粮食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力争总产达到17万吨以上。以6个5万亩干鲜果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实施全省核桃大县战略,建设干鲜果基地6万亩,其中核桃5万亩,苹果1万亩。抓好海达养殖、嘉泰牧业、宇新牧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促使尽快实现上养达标。通过做强林果、畜牧、蔬菜、劳务四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