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点燃农民的创业梦想
每天下午,宁远堡镇马家崖村传统美食街上车水马龙,前来就餐的市民络绎不绝。自2009年区上投资600多万元对该村一组50户“农家乐”门面进行统一改造后,这里的经营日渐火爆,成为了市区独具特色的饮食休闲区。村党支部书记韩全善算了一笔账:“改造之后,这里的饮食经营户年营业收入最多的有 100万元,少的也有10万元左右,而村上的房屋租赁户每户可坐收2到4万元不等的租赁收益。这条街一年的营业额就达1500万元,政府给农民们建了一座 ‘兴业银行’啊!”
按照城区和两镇“一体两翼”的经济布局,金川区委、区政府立足服务城市,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租赁餐饮、加工修理等农村新型业态,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环城经济带、交通沿线经济带和生态观光休闲经济带“一心三带”共荣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扶持建设像马家崖美食一条街一样的“兴业银行”,有力地拓展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点燃了城乡群众的创业梦想。目前,仅在宁远堡镇城郊四村发展商贸、房屋租赁、餐饮的户数就达到了2000多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以农业增收为主的格局,使金川区农民收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宁远堡镇天庆家园西坡新村,总投资3.6亿的城乡一体化居民集中安居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随着900多户宁远堡镇农户陆续入住,沿街经营性资产和天庆惠民市场也进入了深度规划阶段,建成后可带动西坡村约85%的农户从事商业门面出租。提起这些,西坡村农民潘多发自豪地说:“我现在过的是百万富翁的生活!”他算了一笔账:按照镇上以地换房产的协议,今年他们一家四口分别住进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并在龙首山下的生产区盖了两院子 330平方米的平房,商业门面建好后,他们一家又可得到120平方米的经营性资产,到时候,他们家光固定资产就在100万元以上,若商业门面房按每月每平方米50元的市场价出租,每年就又有6万多元的固定收入。
“分子要扩大、分母要缩小,收入有增长、生活要小康,城里有住房、农村有用房,住在城里安心、回到农村放心,城乡互相推动、共同促进繁荣”,宁远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如今已是金川区农民现实生活的写照。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已彻底走出了土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据粗略统计,仅在宁远堡镇,在城区拥有楼房的就达2300多户,占到总户数的25%以上,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还购买了家用小汽车。
城乡近,富路通。2007年,一条全长12.5公里的通村二级公路将双湾镇陈家沟村与市区连通,使进城的车程由半小时缩短为10分钟。区上又投资500多万元开发建成了集人居餐饮、休闲娱乐、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休憩饮食园,将这里打造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和市民的度假村。依托良好的环境和便捷的交通,陈家沟村25户“农家乐”经营风生水起,节假日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火爆场景。随着古金路、天高路的相继建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网初步形成,两镇各村全部纳入了以市区为中心的“10分钟经济圈”,踏上这一条条发展的快车道,金川区农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富民才能强区。我们将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策略,坚持多条腿走路,努力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化、增收机制多元化、发展理念生态化的农民增收新格局,让全区农民过上更加幸福安逸的小康生活!”谈到如何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区委副书记、区长常家有如是说。
距新建的金昌机场5公里处,一个占地1973亩、总投资约765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动工兴建,按照“政府引导、招商引资、群众参与”的投融资模式,葡萄景观区、生态养殖区、特色种植区、收购加工区、休闲娱乐区等五个功能区正在这片戈壁滩上蕴育孵化,不久的将来,这里又是一片兴业富民的 “金土地”。乘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春风,金川区农村经济正欲振翮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