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坚持让利于民,确保农民在林地、林木产权的初始分配和林业生产经营利益分配上均能得“大头”。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通过精心经营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甘肃省在合水、泾川等7个县区实施林改后,农民在林地上创业经营,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增收致富路。
2008年10月,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连家庄村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个小山村共有林地面积4684亩,受惠于这项改革,全村人均分得山林近3亩。
长年在宁夏、东北等地养鸡场打工的村民胡振东回乡创业。他租赁了本村农户90亩林地放养权,建起50间鸡舍,养殖4万只生态肉鸡。胡振东喜滋滋地说,“原来在外打工一年只赚七八千元,现在在家门口发展林下养殖业,每年能收入好几十万呢。”
林下养鸡节省饲料,成本低,放养生长的鸡肉品质高,效益好,而且山林里散养的鸡疫病少。同时,林下养鸡对山林也有利,鸡吃林子里的虫,粪便还林,保护了林子、增加了林地肥力。胡振东算了一笔账:1万只架养鸡,每天要吃掉1500公斤饲料;而林下放养,每天人工喂食不到100公斤。而且放养鸡的鸡肉和鸡蛋品质好,属于绿色食品,价格是架养鸡的几倍。
现在,胡振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创立了林下放养鸡的商品品牌“合水土鸡”。今年元旦期间,他养的1万只放养鸡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净赚了20多万元。
合水县一些农民看到胡振东林下养鸡获得大收益,也想学这门技术,胡振东将养鸡技术教给了乡亲们。目前,合水县12个乡镇建起林下放养示范点,引导农民发展林下养鸡6万多只,实现产值200万元。现在,林下养鸡已经成为合水县发展集约化养鸡、生态养鸡的一个典型,进而成为该县农民养殖致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新门路。
合水县还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推动林菜、林菌、林禽相结合的多种产业模式发展,打造合水品牌,逐步形成特有的林下产业,激活合水林下经济发展。
在清水县、宕昌县,也已分别发展林下养鸡46万只、16.5万只。清水县林业局局长王马代介绍说,“现在,不少到外地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承包荒山荒坡,造林育林,发展林下经济,林改为他们提供了返乡创业的平台。”
林改让陇原农民成了山林真正的主人,开启了民富林兴的“希望之门”。
泾川县飞云乡坡头村村民赵红贵说,他尝到了政策的甜头。他告诉记者,去年底已到镇上信用社用林权证抵押贷款2万元,打算开春就在林下养鸡。据统计,泾川、临泽、清水、安定4县区已为349户农民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73万元。
要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明晰产权是核心,规范流转是关键。甘肃一些试点县区开始通过建立林业综合服务机构,在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后依法流转,签订流转合同,在确保流转收益归林权所有者的同时,鼓励山林经营权向有经营能力、懂管理的人转移。部分试点县区还以亲情、友情、资金、技术为纽带,组建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泾川县、临泽县已建成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29个,临泽、安定、清水3县区则发展起了红枣、葡萄、三防、种苗、造林协会。
有了试点县区的成功经验,2009年10月起,甘肃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改工作,并将利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甘肃省林业厅厅长高清和说,中央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