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锋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内,培育着新的菌苗。
如今,高绮华(左)、麦淑贤(右)对龙眼的生长异常关注。
高绮华(左)、麦淑贤(中)和郭茵凤(右)在村委会从事文职工作,她们三人各有一个和龙眼有关的主题创业,一个以加工业为主,一个以龙眼种植为主,一个结合旅游。
上周,在我市首届大学生农业创业大赛上,记者见到这样一批人,他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渴望扎根城市,即便在城市里无根地漂流也不愿意回到农村。然而,在中山有一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却希望通过创业的方式回归农村,改变家乡的面貌。不管外界如何看待他们,他们悄悄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他们在蹒跚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是否顺畅?渴望孩子跳出“农门”的父辈们,如何看待孩子又“拿起锄头”?
11月12 日,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场创业比赛正在进行。
和以往比赛不同,这次的主题是围绕着农村和农业。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来自民众的黄健锋和尤建文都带来了自己种植的菌和灵芝。比赛的休息时分,裁判也饶有兴致地走到他们的座位上,询问种植的情况。“那个菇很漂亮。”同样参加比赛的东凤大学生麦淑贤说。
在这批参赛大学生中,有一批人有着另外一个隐藏的身份并不为人关注,那便是他们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是父母期盼中跳出 “农门”的 “鲤鱼”。无论是自己培养菌种的黄健锋,还是继承家族手艺种植灵芝的尤建文,还是东凤西罟主打龙眼牌的麦淑贤,他们都是跳出“农门”的“鲤鱼”,但不约而同的是,他们都希望回归农村,通过注入新鲜思路的创业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期待用新的营销理念和技术来升级传统农业。
他们看到了农业前景
民众镇农产发展有限公司何场长说,创业大赛除了给创业者提供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解决传统农业发展断层的问题。农业发展的现状是,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嫌脏、累,不体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素质不高的群体,不相信或不了解现代农业高科技、高效的手段和方式,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举行农业创业大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和热情,为这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引入新技术,有助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
针对跳出“农门”的“鲤鱼”投入农村创业,同为大赛现场裁判的中山市农业局农艺师洪炎龙认为,这些对于家乡充满感情的八零九零后“鲤鱼”逐渐发现了农业的价值。“在未来,有一门技术在农业领域其实是非常有前景的。”洪炎龙说,目前,很多之前办工厂的老板都转而投资花木等农业,也正是看到了农业未来发展的价值。
“他们的父辈对于农业的看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没有看到未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景。”洪炎龙对于黄健锋的黄金菇非常看好,“菌类是健康食物,如何能够让黄金菇的价格能够成为中山市民能够接受的程度,这个是他们需要考虑的方向。”洪炎龙说,在这一次的创业大赛中,农业和旅游、教育的结合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但是,如何才能经营好,也是考验大学生的地方。
在农业创业的路途上,这些跳出“农门”的“鲤鱼”能走多远?据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决赛选手的水平,市人社局和市农业局、民众镇政府决定组织开展决赛赛前培训。内容涉及创业计划书撰写及演讲技巧培训,农业创业机会与创富模式讲座。“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痴迷于种菌的80后
此次申请农业创业大赛的项目,农业大镇民众最多,共有17个项目。来自民众的黄健锋自幼就爱和弟弟鼓捣一些农业种植,“我们从小就种草菇、平菇、蛹虫草”。黄健锋带着一个泡沫箱子装的黄金菇,金色的表面有着淡淡的绒毛,成为一大亮点。这是他试种了40天长成的。黄健锋希望能够和一家农家乐合作,以农业带动旅游,吸引游客来参观。
15日下午,民众浪网村的“六百六”(地名,记者注),阳光透过几棵茂密的荔枝树,洒在一座小院内。黄健锋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内,培育新的菌苗。
这座小院是黄健锋外婆的祖产,一共三间房屋和一个小院,他的“实验室”是这座小院的一个杂物间改造的。黄健锋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发明和一些发现,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如果不是他的肤色,很难将他与现在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小小的菌类种植场里,有黄健锋亲手搭建的菌棚、高压炉、杀菌桶、接种器……
“自己做可以减少许多成本。”黄健锋对自己的那些杰作感到自豪。他是浪网村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从事务农的年轻人。他说,早在小的时候,他便对养殖蘑菇这样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在那些废弃的地方能长出这种美味的东西来,是非常奇特的。”黄健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