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根锥针、几片棕叶在手指间上下翻转,时而穿插、时而打结、时而折叠……约5分钟,一只造型夸张的棕编青蛙就展现在笔者眼前。近日,43岁的安徽蚌埠市居民薄凤兰一边娴熟地摆弄着手中棕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学棕编还是以前在农村当临时代课教师的时候。”薄凤兰回忆说,那时,学校附近村里有个会棕编的老人,经常编些蜻蜓、蚱蜢送给学生玩。薄凤兰就向老人拜师学艺。不久,心灵手巧的薄凤兰就学会了。“现在,我能编四五十种。”薄凤兰介绍说,一些细节繁多、工艺复杂的要耗费数小时,至于蚱蜢、蜻蜓、青蛙等小型动物,则只需花四五分钟。
“我在网上结交了七八个有共同爱好的网友。”下岗在家的薄凤兰借助网络平台,经常与网友们切磋,棕编技艺日益长进。“现在,棕编已经实现产业化,并走向了国际市场。”薄凤兰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