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霍山县佛子岭镇佛子岭村,在一座农家两层“小洋楼”前,看见一群人正在围观一辆崭新的北京现代轿车。刚从山上回来的户主朱运丰老人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辆车是儿子前几天买的。家里有上百亩竹林,今天请几个人上山砍竹子,儿子也开车赶回来帮忙。 ”
佛子岭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四周山上盛产毛竹。大多数村民是当年兴建佛子岭水库时的移民。过去,该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村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说到过去,朱运丰显得有点“伤感”。当时由于当地没有毛竹加工厂,竹子只能运到外地去卖,一根毛竹卖七八元钱,刨去种竹子的辛苦钱和运费,根本赚不到钱。“现在可不一样了,砍下来的毛竹就地加工,竹子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目前一根毛竹能卖20多元,我家一年仅卖竹子的纯收入就有2万多元。”通过“今昔对比”,朱运丰老人越来越激动:“过去,我们承包竹林要缴纳林业税,现在政府每百亩竹林还给我们800元补贴,每年还给每个库区移民600元生活补贴,你说这差别有好大! ”
听罢朱老的生动解说,记者决定再到竹产品加工企业跑跑,进一步感受竹子在当地消化“生金”的场景。
根据朱运丰老人的指点,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全国最大的竹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霍山经济开发区内,可以生产竹地板、强化地板和家具等。记者在这里看到,竹子完全被“吃干榨尽”,没有产生一点废料。据该公司余良崇副总经理介绍,他们企业不仅立足本县和国内,还走出了国门,2008年在美国西雅图成立了分公司。今年9月,龙华集团已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37岁的郭延青,是从外地一家具厂“凤还巢”来到龙华公司的,他现在每月收入在4500元左右。“以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现在能够在家门口上班,不仅生活开支小,而且能照顾家人,还是在家乡务工好啊! ”郭延青感慨地说。
据霍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所处地理位置,为毛竹的生长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县“靠山吃山”,这些年在毛竹造林和深加工上狠下功夫,促进了农民增收,基本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该县还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竹业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创出竹产业的高效益。目前,全县拥有竹林面积45万亩、毛竹8000万株,有“江北竹子第一县”之称。全县上规模的竹业加工企业有13家,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达3家。2010年,全县竹业产值达16亿元,竹农人均收入2000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