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百名记者进百村:十人带百户 山村好致富

发布时间:2011-10-17  来源:安徽日报
摘要:百名记者进百村:十人带百户 山村好致富

 

  老区、山区、库区的群众如何尽快走上致富路?仲秋时节,记者走进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斑竹园镇桥口村,走田头、进农家、话农事、拉家常,亲身感受偏远山村的农民致富有道――

  秋日的大别山,层林尽染,色彩绚烂。

  10月14日,记者沿着合武高速拐进了大别山深处的斑竹园镇桥口村。

  这里位于鄂、皖两省交界,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建立于此,是我省最早的革命武装力量的诞生地,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七位开国将军,革命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

  刚进村口,一阵阵清新的香味随风飘来。记者闻香而寻,但见路旁有一个不起眼的榨油坊,坊内榨油机正汩汩流出清油。几个村民围着一位满身油渍的中年汉子打趣。记者打听得知,中年汉子名叫廖江涛,是油坊主。村干部介绍说,老廖是桥口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几年靠种天麻,开油坊,造经济林,每年进账都近20万元。一旁在等候榨油的村民老王插话说:“老廖自己致了富,还带动左乡右邻发了财,跟他一起种天麻的十几户人家,都盖起了三层小楼房。 ”

  老廖说:“你们不要在记者面前寒碜我了,村里像我这样的人多的是,去年村里评‘十佳’,我排名靠后着呢。 ”

  村里还评“十佳”?记者饶有兴趣地打听原委。原来这是斑竹园镇开展的老区致富“一村十人带百户”工程中的一项内容。村支书王洪继解释,2007年以来,村里每年选出10个致富能人,每人帮扶十户,创办科技示范园,发展种养业,从而带动上百户农民共同致富。这两年,村里的能人越来越多,我们就评“十佳”,分个子丑寅卯来。

  沿着山间弯弯曲曲的“村村通”公路,记者来到了塘埂村民组张绪明的养猪场。这个猪场建在山凹子里,远离村庄。十几个猪栏里的小猪见到人来,疑为喂食,兴奋地乱拱。张绪明饲养的是金寨当地有名的黑毛猪,由于全是绿色饲料喂养,肉质好,市场上抢着要。老张对记者说:“嘿嘿,今年是发了一把,行情好,收入30多万吧。 ”村干部介绍说,老张还带动了桥口村的黑毛猪养殖基地,他帮扶的十几家养猪户都发了财,今年每户靠这一项收入个三五万元不成问题。

  在村口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往摩托车上捆绑着两大包裹东西。一打听包裹里装的是灵芝孢子粉,他准备卖到镇上的加工厂。老者叫彭祖旺,今年59岁,老党员。他兴致勃勃和记者算起了今年的致富经:4亩白茶,2500棒的灵芝,2000棒天麻。 4亩白茶,4年后成茶采摘,一亩至少有1万元的收入,山上的灵芝今年能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天麻也可收入3万多元。记者了解,在彭祖旺的扶持下,白茶种植已突破百亩,成为乡里重点扶持的白茶种植基地。

  一村十人带百户,风吹斑竹满园春。在采访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一村十人带百户”工程在当地农民致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斑竹园镇党委书记汪洪涛对记者说,我们做过统计,去年全镇种植天麻和灵芝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就达300多户。仅桥口村就已培养出黑毛猪、火鸡等特色养殖,天麻、灵芝、反季节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油茶、白茶、毛竹特色种植的示范服务基地30多处,上百户农民从事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能人大户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有了钱,开始办实业,搞产品深加工。坐落在桥口村的农民创业园已有5家企业入驻,当地农民王景义创办的山中宝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灵芝孢子粉深加工。“我们和30多户农民签有合同,按照合同保护价计算,亩产值3万元不成问题。 ”王景义语气中充满自信。

  告别桥口村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苍翠的山林映衬着新农村的面貌,分外夺目。记者深深地感到,“一村十人带百户”活动,是山区农村致富中可贵的创举。记者相信,我省老区、山区、库区乃至广大农村,如果都能推广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那么面貌一定能发生更大的改变,农民兄弟的幸福指数一定能得到更大提升。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