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参与动物体内200多种酶的合成和活化,是动物生长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动物饲料中补锌较为普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关于动物锌中毒问题并未引起人们重视。2003年底,某养殖公司饲养的鸭发生了一种怪异的病,所饲养的樱桃谷肉鸭全群生长缓慢,采食大幅减少,经查未发现任何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感染。后经认真排查,为工作人员误将饲料中锌浓度由100×10E-6提高到150×10E-6,引起锌中毒,后将饲料中锌浓度调整为100×10E-6,鸭群又恢复正常;动物试验亦表明150×10E-6剂量锌引起的中毒症状十分显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
2003年底,某养殖公司所饲养的樱桃谷肉鸭从刚出壳不久到青年鸭都生长缓慢,全群生长速度只有以前1/3~2/3,采食下降幅度随日龄增长而增大,甚至只有以前同期采食量的1/2。症状主要是生长不良、缩颈、拱背,精神不振,不愿走动,喜扎堆,怕冷,粪便稀簿,呈白色或淡绿色,病死淘率增加,部分病鸭呼吸困难,瘫痪,死前痉挛、头后仰、呈观星状等神经症状。
2病理变化
肉鸭外表营养不良,羽毛粗乱,缺乏光泽,嘴及蹼发白。先后剖检不同日龄正常鸭与病死鸭40只,有些病鸭有心包炎,肝脏呈土黄色,肾脏肿大,肌肉发白,肠道基本正常,总体上普遍无典型症状,未表现病症鸭无任何肉眼可见病理变化。
3实验室诊断
采集正常鸭和病死鸭各20个血样,检测流感、新城疫和鸭瘟抗体,对比均无明显变化。
采集病死鸭的肝、肾等病料,磨碎,离心,取上清,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10只,每只接种量0.2ml,观察5天,未见死亡,冻死鸡胚,取尿囊液,测HA为阴性,鸡胚无任何病变。
分离细菌:从血液、心脏、肝和肾等分离细菌,按常规进行鲜血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培养,未见任何可疑菌落。随机取100枚种蛋,无菌打开挑取蛋黄少许,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均未见可疑菌落。从以上步骤可基本排除病毒性、细菌性感染和母源垂直传播细菌性病。
4治疗试验
用了多种抗菌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羧苄青霉素和恩诺沙星,以及抗病毒药有病毒唑、金刚烷胺及干扰素进行治疗,但均未见效果。
5检查饲料情况
先从饲料厂检查原料,玉米等均未见霉变、潮湿等现象,检查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如维生素、钙、镉、铜、氟、锌、硒、锰、锌、钠、铅、碘等的含量,结果发现锌的含量由原来配方中规定的100×10E-6变为150×10E-6,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无任何变化。
6动物试验
根据饲料调查情况,对刚出壳的雏鸭立即恢复原来饲料配方,情况一切正常。病鸭则喂不添加锌的饲料,情况即刻得到改善,半个月以后情况基本恢复正常。
对照试验:取健康雌雄雏鸭各100只,随机各分为4组,即A雄、A雌、B雄和B雌共4组,每组50只鸭,A雄和A雌组喂含100×10E-6锌的饲料,B雄和B雌组喂含150×10E-6锌的饲料,所有饲料的其他成分均一致。每组每天饲喂饲料量要计重,并对散落的饲料要回收称重,并从总量中扣除,得出每天各组鸭的平均饲料消耗量,最后统计出平均每只鸭一周饲料消耗量;每周末各组随机取20只鸭称重,称重前2小时禁水、禁食,统计出平均每只鸭一周增加的重量;并记录死淘数及死亡时间。
B组均比A组生长速度要慢很多,第一周B组生长速度均只有A组的89%左右,第二周只有69%左右,第三周只有50%左右,饲料消耗量大幅度下降,饲料报酬也大幅度下降。而且B组的死淘率显然比A组要高得多。由此可见,150×10E-6剂量锌对鸭生长速度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并随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显著。
樱桃谷肉鸭锌中毒的诊断
发布时间:2010-06-24 来源:三峡农业科技网
摘要:锌参与动物体内200多种酶的合成和活化,是动物生长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动物饲料中补锌较为普遍,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