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否发展起来,关键看有没有好的产业支撑。”竹儿坪村村支部副书记李小明对于家乡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
为加快建设与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高地,达州市大力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从2012年起,利用3年时间,引进1000名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到达州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李小明便是该项战略引进人才中的一位。
1月28日清晨,记者从开江县城出发,向东北,途经53公里柏油公路,到达开江县新街乡场镇;再向南,蜿蜒前行15公里通村公路,到达了海拔934米的竹儿坪村,见到了返乡当“村官”的李小明。
□唐启兵 本报记者 李占庄 曾实
发展产业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我们需要5000只生态羊销到重庆市场,货到立即付款,但关键要保证羊的品质!”
“没有问题,我们的生态羊有权威部门检验报告,并让你现场观摩羊的饲养过程。”
1月28日,李小明陪重庆客商一道走进竹儿坪村占地150亩的高山养殖场,只见一群群黑白相间的羊,或在草丛低头觅食,或三三两两嬉戏,好不热闹。当即,重庆客商与李小明签下订货合同。
李小明2006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重庆一家外资企业,月薪8000多元。2011年9月的一次返乡探亲中,他看到发展滞后的家乡,许多亲朋好友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便决定回乡。借着达州“千名硕博进达州”东风,当年通过“村官”考试,来到竹儿坪村任村支部副书记。
“家乡之所以穷,主要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李小明深谙其理。在村支部副书记任上,他通过原来在重庆工作的业务关系,引资850万元,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成立了开江县生态羊养殖场,打造生态羊产业链。
新街乡党委书记柯文川介绍,2012年,该养殖场盈利520万余元,村民人均增收8500元。
打破瓶颈 借船出海壮大产业
在送走了客商后,已经是下午2点半了,李小明终于坐下来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在你看来,壮大养殖场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资金,那绝对是资金!”李小明说。
“除了面临融资难题,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记者问。
“资金、厂房、工人、技术、市场,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五大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李小明说,“目前,我们作为一个内地的农业小微企业,工人是当地农民,市场预测仅凭自己在外企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因此,我们缺少技术和对市场信息敏锐的捕捉。”
如何破解技术难题和捕捉市场信息?“与科研院所和外地市场对接,特别是与外地一些龙头企业对接,借船出海是做大做强养殖场的上策。”李小明介绍,在与科研院所对接上,他们正在与西南大学协商。若合作成功,西南大学提供市场预测和技术服务,每年对养殖场的工人进行培训,解决技术和市场信息的短板。
竹儿坪村文书周代志介绍,1月3日,李小明与3位养殖场的管理人员一道来到上海浦东。在浦东的东方希望集团公司守候了16天,李小明一行终于见到董事长刘永行。两分钟的约谈,8分钟的养殖场视频资料播放,9分钟的天然生态优势展示……这位诚恳的年轻人一下抓住了刘永行的心,刘永行当即派专人到开江考察。
1月6日,东方希望集团公司考察组到开江实地调研后,认为可以合作。1月10日,该公司与养殖场签订了合作协议。东方希望集团注入资金1000万元,打造开江生态羊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