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研究成功的代料花菇栽培技术迅速向全国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及香菇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代料香菇生产中,菌棒灭菌、接种操作、手工割袋等工序投工量大,且菌棒成品率低、出菇不整齐、菇体畸形等问题一直制约着香菇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对集约生产造成很大障碍。为此,我中心针对代料香菇省力低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多年研究,完成四项关键技术改进,总结形成了一套代料香菇轻型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改进如下。
1 半生料灭菌技术
代料香菇菌段接种前需先经过加温灭菌,灭菌温度要求达到98~100℃,保持12h以上。常规灭菌要连续操作30~40h,菇农劳动强度大,即便这样,由于灭菌灶内温度不均匀,灭菌不彻底现象仍常有发生,影响了栽培香菇的经济效益。半生料灭菌技术,使用无毒的灭菌剂“克霉王”,以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有机结合,可以在60~80℃中温区域内进行彻底灭菌,灭菌能耗及灭菌时间都下降了50%以上,发菌速度、菌丝竞争能力及成活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生产1000袋香菇菌段(15cm×55cm袋)即0.85t干培养料,添加新一代“克霉王”粉剂4kg。先将“克霉王”粉剂均匀溶解于水中,配成药水,再将药水加到培养料中反复充分搅拌,使其均匀。也可以采用拌干料的方法:先将“克霉王”粉剂与石膏一起直接加到麸皮中与其混匀,再将含有药剂的麸皮与木屑混匀,最后加水反复充分混匀,但这种拌干料的方法必须把结块的药粉完全捣碎后使用。培养料一定要拌匀,使所有培养料都含有相同浓度的药剂成分是该过程的关键。培养料中如有棉子壳成分,应先将棉子壳先与配成的药水预浸,再与其它培养料混合。培养料拌匀后要及时装袋、提温灭菌,装袋按常规操作进行。半生料灭菌的温度掌握:灶内最低温区的料温达80℃以上则可稳火保温4~6h,然后停火,利用灶内余热闷堆12h以上再出灶。
半生料灭菌技术优点:①避免了80~100℃这段最困难的升温过程,省工省时节约燃料:与常规法相比,灭菌时间缩短一半,节约燃料50%以上。②提高成活率:菌袋成品率可稳定达到95%~100%。③出菇表现好: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单菇重则明显增加。
2 香菇胶囊菌种应用技术
香菇胶囊菌种是在日、韩先进段木接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再创新,研制成功的适于代料菌棒接种的新型菌种,每张600颗圆锥形菌种,设计科学,标准规范,运输、贮藏和接种都非常方便。特别是菌种呈固定形状,取种极其方便,接触空气时间短,污染机会少;接种操作时菌丝不受损伤,可直接吃料,优先抢占培养基;自带密封透气盖,既可防止杂菌侵染,又可保持种块水分,促进菌丝生长,成品率一般可比传统菌种提高5%~10%,接种快捷,工效提高1~2倍,菌种生产原料消耗降低80%以上,所产香菇质量与产量与传统菌种无差异。
操作要求;①装袋要紧实。②冷却过程中要防止菌棒表面污染灰尘。③冷却、接种可在同一房内进行,房间要求干净无灰尘、空气不流动。④接种前进行菌棒气雾消毒,消毒时菌种不要放进消毒空间。⑤接种前操作者手、菌种蜂窝板和接种用的特制打孔棒都要用“接种灵”或70%~75%的药用酒精擦拭消毒。⑥打完孔马上接入菌种,菌种和孔穴在空间暴露的时间尽量短。打孔棒不离手,不能随处放。⑦取种时右手食指轻按菌种透气盖,左手食指从底部向上托,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挟住种盖取出菌种,迅速塞入菌棒接种孔内,轻压盖子使其与筒袋表面密封。注意不得用手去摸盖以下的菌种部分。⑧接种完成后把套袋套好,袋口不必扎紧。⑨发菌6~8cm后,进行第1次刺孔放气,因为胶囊菌种比常规菌种更密封,应比常规种更为及时,刺孔数适当增加。
3 开放式接种技术
常规香菇接种主要用接种箱,速度慢,费工费时,且成活率低,我中心总结了广大菇农的宝贵经验,通过悉心研究,推出开放式接种技术。
操作要点:①在菌棒出灶前,事先清洁将要堆排菌棒的场地,尽量减少污染源。②菌棒经灭菌出灶后紧密横放叠成墙式,墙式菌堆高不超过1.2m,长度及墙间距离根据堆放场地而定。及时在菌堆上盖好塑料薄膜,以防灰尘及孢子降落。③接种前先用气雾消毒剂对菌棒进行消毒,1000袋香菇菌段(15cm×55cm袋)用4盒(每盒40g)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2h。④接种时,一人从塑料薄膜内抽出菌棒涂刷接种灵,一人打孔,一人放种。⑤接种时,在要接种的部位用棉花涂上“接种灵”药液,涂刷部位宽度约5cm,然后在药液未干前打孔接种,所涂药水不要太多,要避免药水流入接种孔。⑥接种后其它操作程序与常规相同。
胶囊菌种的开放式接种:只要用接种灵涂擦消毒菌种穴盘、接种器械、接种人员的手以及涂擦菌棒接种部位,在相对洁净的环境,甚至可以免去气雾消毒而直接全开放接种。
4 花菇免割袋出菇技术
而花菇栽培工艺中,手工割袋是最繁琐的工序,要耗费大量人工且极易造成菇体畸形。菌棒保水技术避免了手工割袋这道繁琐的工序,在脱袋菌棒后涂刷保水剂,凝结一层保水膜层,花菇自然长出,具有省工省力,菇形好、菇质优、花菇率高,保持水分、操作方便、对人体和菇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现将花菇免割袋出菇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4.1 菌棒选择 ①选择庆元9015、庆科20、939、135等花菇主栽品种;②选择无杂菌、无霉烂,转色正常,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③菌棒含水量适中,偏轻的菌棒应先补足水分后再涂刷保水剂。
4.2 涂刷时间 第1或第2潮菇出菇前1周内,菇蕾尚未长出时(选择温度较低且湿度稍大的天气时段)。如已有少量菇蕾应将其剔除后涂刷,切勿将保水剂直接涂刷在菇蕾上。
4.3 涂刷方法 花菇保水剂有固态或液态两种产品,固态保水剂先加温完全熔化后再使用,液态保水剂则用木棒搅匀后直接使用,使用时将菌棒脱袋,采用浸泡0.5s或用漆刷均匀涂抹到菌棒上。
4.4 出菇管理 使用保水剂的菌棒必须抓好“增湿催蕾出菇”和“保湿休息养菌”管理环节。涂上保水剂后,避免菌皮硬化是关键,除了菇蕾长至2cm后需要加强通风催花外,其余时间都不能过于通风。①增湿催蕾出菇:要求时常盖下大棚薄膜或在菌棒上盖薄膜不使菌棒表面干燥,有利菇蕾长出,棚内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时可向菌棒喷清水,保持菌棒含水量适中、菇棚内保持相对湿度85%。②保湿休息养菌:在菇潮间隙(养菌期间)需盖膜保湿,8d后增湿催蕾出菇,菌棒偏轻时要及时补水。③菇蕾长至2cm以上揭膜通风管理,形成花菇。
代料香菇轻型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研究成功的代料花菇栽培技术迅速向全国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及香菇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代料香菇生产中,菌棒灭菌、接种操作、手工割袋等工序投工量大,且菌棒成品率低、出菇不整齐、菇体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