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蟹味菇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新技术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假松茸,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洲、西伯利亚等地。其形态美观、肉质脆嫩,口感极佳,因味道鲜美似螃蟹而得名。 一、生物学特性 蟹味菇为中低温和变温结实型木腐生菌类
    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假松茸,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洲、西伯利亚等地。其形态美观、肉质脆嫩,口感极佳,因味道鲜美似螃蟹而得名。

    一、生物学特性

    蟹味菇为中低温和变温结实型木腐生菌类,菌丝在540%均能生长,以20~25℃最适。子实体分化发育温度为8~22℃,最适温度12~16℃。在8~10℃的温差刺激下有利于子实体的快速分化。菌盖形成后在5~8℃的低温下,子实体仍可缓慢生长,但长期的低温会造成菌盖畸形,出现大脚菇;若遇22~25℃较长时间高温,则出现菌柄徒长,菌盖下垂,影响产量和品质。菌丝生长基质含水量以60%~70%为佳。出菇前基质含水量不能低于50%。子实体分化发育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尤其是菇蕾期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更高。但长期的过湿环境也会影响子实体发育而生长缓慢,菌柄发暗,有苦味,易受病虫害侵袭,出现菇上长菇现象。蟹味菇是好气性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

    二、温室大棚高产栽培应用技术

    蟹味菇栽培方式多以熟料袋(瓶)为载体,利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1.栽培季节。自然气温栽培以秋季接种、冬季出菇为好。南方诸省9月上旬至10月初接种,12月至春节前后长菇;北方地区宜于8月初接种,11~12月于温室大棚保护地出菇。由于蟹味菇菌丝培养时间较长,适温环境下需6~7个月接种养菌,夏季移到阴暗通风良好的场所越夏,待秋后温度低于20℃时进房棚长菇。反季节栽培于12月初接种,加温养菌,到早春气温回升不低于10℃时进棚长菇。

    2.培养料配制。栽培容器采用500克装罐头瓶或17厘米×33厘米塑料袋。

    配方之一:杂木屑77%,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0.8%,硫酸镁0.2%。

    配方之二:棉籽壳50%,杂木屑30%,米糠18%,石膏粉1%,过磷酸钙0.9%,硫酸镁0.1%。

    配方之三:高梁壳40%,棉籽壳40%,麦麸13%,玉米粉3%,蔗糖1%,石灰2%,过磷酸钙1%。

    上述配料加水拌匀后,含水量控制在60%~65%,pH值以7.5为宜(灭菌前)。并按常规装料、灭菌、冷却。

    3.接种培养。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菌种可接种30~40袋(瓶)。菌袋及时移入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养菌。菌袋培育期正处初秋,常会出现高温气候,要注意袋温、堆温、室温的变化,做好疏袋散热,遮阳避光,防止高温为害菌丝体。发菌培养室控制温度在26%以内,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防止地面潮湿。若菌丝生长缓慢,加之袋口捆扎紧密,袋内缺氧时出现前端菌丝短而齐,呈绒毛状,严重时出现黄色抑菌线,停止延伸。这时应将袋口扎绳松动或在距离菌丝前沿2厘米处打孔通气,亦注意降温。待菌丝走满袋后,再扎紧袋口培养35~40天,菌丝走到袋(瓶)底后,再继续进行后熟培养30~35天。当菌丝由稀疏转为浓白,形成粗壮的菌丝体,料面出现白色粒状,并分泌浅黄色色素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整个发菌培养需65~70天。

    4.出菇管理。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到野外温室或大棚内,排放于架床上,转入出菇管理。

    (1)增氧:菌袋上架后解开袋口,瓶栽的去掉覆盖物。栽培房棚加强通风,空间喷雾使空气相对湿度达85%。

    (2)搔菌:打开瓶口或袋口的封盖物,用抄种耙或搔菌机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形成中间略高的馒头状。使原基从料面中间残存的菌种块上长出成丛的菇蕾,促使幼菇向四周长成菌柄肥大、紧实、菌盖完整、肉厚的优质菇。搔菌后在料面注入清水,2~3小时后将水倒出。通过搔菌后菌丝由纯白色转至灰色,先在料面出现一层薄瓦灰色或土灰色短绒,这一色变称为转色,在适宜条件下历时3~4天。

    (3)催蕾:当出现原基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此时可在瓶袋口覆盖报纸并喷水保持潮湿,同时降温至13~15℃,并以8~10℃的温差刺激,另给予150勒克斯光线照射。经10~15天,料面出现针头状灰褐色菇蕾。

    (4)育菇:菇蕾出现后及时揭去覆盖的报纸,温度控制在15℃,并向地面和空间喷雾,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早、中、晚各通风1次,光照度500勒克斯,每天最好保持10d、时光照,使菇质最佳。经10~15天,当菌盖直径长至2~3厘米、菌膜破裂时,即可采收。整个生产周期为4个月,生物转化率达100%。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