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黄智敏 苏荣瑞报道 目前,江汉平原乃至长江中下游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据湖北省荆州市气象局监测,4月以来降雨天较多,中旬连续阴雨天达一周以上,旬平均气温16.4℃,平均相对湿度达87%,由于日均温大都在15℃以上,空气湿度又超过85%,基本上达到了赤霉病重发生的气象等级指标;加之目前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等,高感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又据天气预报,4月下旬雨天偏多雨量偏大,故加强防治在即、吃紧。
由于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在历史上江汉平原大部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且多系中等或偏重发生,是农业湿地小麦一顽症。在此紧要关头,为了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荆州市植保站、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要广泛深入开展防治技术的指导与宣传,通过召开防治现场会,提高农民防病保穗的主动性;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提高防治效果。
在防治上必须认真做到齐穗一块,施药防病一块。一般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施第一次药,隔7天后抢晴施第二次药,药剂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100毫升/亩;或40%多·酮(三多)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或25%咪鲜胺乳油30—50毫升/亩或50%多菌灵胶悬剂150克/亩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亩喷雾防治,这样还可兼治小麦后期锈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另外,不忘老生常谈的清理“三沟”,做到雨住田干,降低田间湿度,消除诱发环境“温床”,减轻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