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丰都“牛经” 循环经济背后的生态保护逻辑

丰都“牛经” 循环经济背后的生态保护逻辑

发布时间:2013-09-27  来源:重庆商报
摘要:25日,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山坡上牧草茵茵。而这些牧草的命运,与几公里外的肉牛养殖场紧紧联系在一起。
丰都“牛经”循环经济背后的生态保护逻辑

丰都一肉牛养殖基地。目前,丰都全县肉牛养殖场已达100余个,肉牛存栏量达到26.84万头。

丰都“牛经”循环经济背后的生态保护逻辑

丰都县,恒都肉牛养殖基地。果农采摘丰都三元红心柚本版图片由记者 龙在全 摄

  商报记者 刘晓娜

  25日,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山坡上牧草茵茵。而这些牧草的命运,与几公里外的肉牛养殖场紧紧联系在一起。

  李兴发,就是这片牧草地的主人。作为建国村的村长,李兴发还有其他身份:肉牛养殖户、双孢菇种植户。在他手里,每一棵牧草,每一头肉牛,甚至每 一堆牛粪,都是可以循环的财富。牧草喂肥了他的100多头牛,富余的又卖给当地大型肉牛养殖场;肉牛出栏后直接卖给当地加工企业;养殖场的牛粪经处理后变 成肥料培育蘑菇。李兴发的财富故事,演绎着丰都肉牛产业的循环经济。

  短短5年,丰都肉牛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在带动农民“牵着牛儿奔小康”的同时,丰都以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式阐释着效 益农业的价值。处在生态涵养发展区,“肉牛之都”还将继续瞄准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循环”的手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双赢”。

  龙头产业 肉牛经济背后的小康愿景

  昨日,记者来到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站在厚池坝的瞭望台上向下俯瞰,一座占地600亩的肉牛养殖场看起来大气磅礴。

  养殖场里传来阵阵舒缓的轻音乐,配合着牛的叫声,谱写着动人的田园牧歌。除了音乐,肉牛们还享受着其他待遇:吃“五粮液”的酒糟、专业的按 摩……这样养出来的牛肉,肉质更好,并销往家乐福、沃尔玛等15家大型连锁超市,远销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超市,这些牛肉的价格也不便宜,平均可达 60元/斤。

  或许很难想到,在2009年前,这样的场景在丰都还看不到。以山地为主的丰都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贫困人口93506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 13.8%。在高高低低的坡地上,丰都农民渐渐形成了养牛的习惯。但是这种自发的“小而散”养牛模式并没有给他们脱去贫困的帽子。

  2008年,丰都与中恒兴业科技集团合作,开始发展牛经济。作为丰都本地人,该集团董事长秦亚良投资10亿在家乡成立恒都农业集团,专门发展肉 牛养殖和深加工。经过数年的发展,恒都农业现在已成为丰都唯一的国家龙头企业。目前,恒都农业在丰都已建立优质肉牛育肥场9个,总存栏量达到5.5万头。

  “从肉牛发展中受益最多的其实是丰都的农民。”丰都县发改委副主任杨文臣说。

  高家镇建国村的李兴发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作为建国村的村长,李兴发首先示范养牛,短短一年,李兴发就收回了成本。“养得越多,利润越 高!”去年,李兴发决定将规模扩大一倍,养了100头牛。过去,他在重庆跑货运,辛苦一年才挣几万元。如今,短短2年就成为年收入20万元的大户。

  村长的示范效应让建国村村民看到了希望,如今全村500户村民都参与肉牛养殖。而在丰都,肉牛养殖覆盖了30多个乡镇,像李兴发这样的养殖量 100头的“大户”有146个,30头以上的有730多户,3头以上的有5.5万户。全县肉牛养殖场100余个,肉牛存栏量达到26.84万头。

  丰都县发改委副主任杨文臣告诉记者,将一只牛犊养成一头肥牛,大概需要2年时间,农户可得到1万元左右收益;将一头架子牛育肥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每头牛可得到4000元左右收益。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去年丰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跃居全市第二。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