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知,苜蓿占了奶牛每天饲养成本的比例较大。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熟悉苜蓿行业的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邰建辉。在谈及中国目前苜蓿市场情况时,邰建辉用“火爆”一词来形容。他表示目前我国的苜蓿需求量很大,今年从美国进口苜蓿将近60万吨,缺口相当大。
“中国原来很少有人种植苜蓿,没有种植苜蓿的概念。”邰建辉进一步介绍称,目前国内苜蓿种植规模小、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是机械化种植与收割,一切都靠人工,收草时淋到雨或者苜蓿草长老了,这些都影响苜蓿的蛋白含量,因而苜蓿质量差;国外苜蓿是大面积种植的商品草,质量高,中国大部分牧场都是采购来自美国的苜蓿。
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进口苜蓿总计31.95万吨,同比增长62.86%。其中,6月份进口苜蓿4.92万吨,同比增长46.31%;进口额1830.63万美元,同比增加33.52%。
邰建辉坦承,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美国苜蓿价格确实偏高,未来随着中国苜蓿种植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美国苜蓿的价格很有可能会降低。
奶农是弱势群体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奶农收益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是奶企的变相压价。
“我们公司收购原奶都是按质收的,按原奶里的蛋白质、微生物等指标收奶议价,优质优价。”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乳企原奶事业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此,多家牧场老板对本报记者很委屈地表示,奶农处于被动地位,乳企收奶时有自己的一个检测标准,往往以原奶蛋白含量少、微生物少、掺水等理由进行压价。
李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做这行业很难,乳品厂压着你,不及时结账。原奶收购上又压指标,每天都压,他们的指标跟我们不一样,然而国家也没有一个官方的检测,收购原奶的检测含量都是企业说了算,他说你的奶质量不好就不好,然后就压价,不然他们拒收。”
闫长生也是深有同感。他说,“龙头企业压价没人管,政府不干预,奶协也左右不了企业,奶农在与乳企之间的合作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奶农养殖户的补贴扶持政策也制约“奶源”基地发展。
据宋亮介绍,国家在政策上,今年也在加大力度进行奶源基地建设。主要是配套乳企进行牧区硬件改造,环境处理投入,“但也没有形成像农业补贴那样长期稳定的政策。”
闫长生介绍称,以北京为例,在2000年前后,政府大力扶持奶牛养殖,每头奶牛补贴几百块钱,后来因为有补贴,养奶牛的人就多了,政府就不管了,奶牛的补贴也没有到位。
“政府从2009年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牧场扩建方面的帮扶力度挺大的,但是也有选择性,一个区大概就36家牧场能够享受到。”闫长生对记者说。